正文 第47章 細節到位,充分發揮女性優勢(2)(3 / 3)

“法蘭西思想之父”伏爾泰(1694—1778)創作的悲劇《查伊爾》公演後,深受觀眾的好評,許多行家也認為這是一部成功之作。但在當時,伏爾泰本人對這一劇作並不滿意,他認為劇中故事情節的描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他拿起筆來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複修改,直到自己滿意才肯罷休。

經伏爾泰這樣精心地修改後,劇本確實一次比一次好,然而演員們卻非常厭煩,因為他的每一次修改,演員們都要按照修改本重新排練,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為此,該劇的主演杜孚林氣得拒絕伏爾泰重新修改後的劇本,也拒絕和伏爾泰見麵。這可把伏爾泰急壞了,他不得不一次次地親自上門,把稿子塞進杜孚林住所的信箱裏。然而,杜孚林還是不肯看修改稿。

有一天,伏爾泰得到杜孚林要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友人的消息,於是他買了12個山鶉大餡餅,請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杜孚林高興地收下了。在朋友們的熱烈掌聲中,杜孚林叫人把禮物端到餐桌上,並用刀切開。接著,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原來每一隻山鶉的嘴裏都塞滿了紙。眾人將紙展開一看,原來是伏爾泰修改後的劇本。杜孚林哭笑不得,後來隻好按伏爾泰的修改稿重新排練、演出。這個修改稿一經演出,便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取得了轟動一時的效應。

大作家伏爾泰尚且如此兢兢業業,那麼你呢?其實,堅持標準和質量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智慧和提升個人的工作能力。對每一個人來說,隻有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不斷發現和改進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才可能成就精美的作品和人生。優秀的員工總是堅持自己或公司的做事標準,他們時刻要求自己把每一項工作當成事業來做。盡力將工作做到最好,力求完美、出色,這樣,你良好的職業道德就蘊含其中了。

15歲那年,海賽婭家中一貧如洗,隻受過短暫學校教育的她到了一個山村給人放羊,然而海賽婭並沒有自暴自棄,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發展的機遇。三年後,海賽婭來到城裏的一家大型紡織工廠打工。一踏進工廠大門,海賽婭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優秀的人的決心。當其他人在抱怨薪水低、工作辛苦而怠工的時候,海賽婭卻默默地積累著工作經驗,並自學紡織知識。

一天晚上,同伴們在閑聊,唯獨海賽婭躲在角落裏看書。那天,恰巧公司經理到員工宿舍視察,經理看了看海賽婭手中的書,又翻開她的筆記本,什麼也沒說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經理把海賽婭叫到辦公室,問:“你學那些東西幹什麼?”海賽婭說:“我想我們公司並不缺少工人,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或管理者,對嗎?”經理點了點頭。

不久後,海賽婭就被升任為技師。和她一起進廠的工人中,有人諷刺挖苦海賽婭,她回答說:“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單純為了賺錢。我要使自己工作所產生的價值遠遠超過所得的薪水,隻有這樣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抱著這樣的信念,海賽婭一步步升到了總技師的職位上。後來,海賽婭又做了這家紡織廠的總經理。

日本鬆下電器集團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有一次發表講話時說:“看員工們努力向上的情景,我最感覺到欣慰。在這令人憂患的時代,公司之所以能很快地從戰爭所帶來的混亂中站起來,邁向複興,就是因為我們比任何創業者都更加積極上進。我認為,每個員工必須不甘於平庸,努力向上,才能創造出佳績。”

很多人都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標準沒有上限”這句話。事實上,完美的標準就在於一種不斷努力的過程。一般人認為,隻要滿足了工作的全部要求就是達到了完美的狀態。然而完美不是一種最終的結果,而是一種過程。在這種過程中,追求完美的人對自我永遠都處於不滿足的狀態中,因為完美對應的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人生境界。在這樣的人生境界中,每個人都必須不斷地前進才有可能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職場女王私房話】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說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注重細節,在小事上下功夫,已經成為所有競爭者擊敗對手、掌握主動進而走向成功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