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65章 獵鹿槍(3 / 3)

他們遇到我軍的小股部隊時,隻要人數不超過其三倍就會主動發起進攻,多以遠程弓箭開始射擊,當我軍失去抵抗能力之後,方才近身肉搏。這些人的射擊技藝極為出色,能夠在6、70米的距離上輕易射中目標。

我們現在使用的步槍超出45米就很難擊中目標了,因此如果沒有足夠的火力,在這樣的對射中基本難以占據上風。這對於士兵的士氣打擊很大,甚至有些士兵開始失去了對於步槍能否殺敵的信心…

以上這些就是從前線傳回的消息,現在我想知道,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遏製住清軍的這些策略?”

對於閻應元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參謀軍官們倒是立刻提出了解決辦法,那就是把3斤炮、6斤炮拆除運到山上,先用這些小型野戰炮控製清軍堡寨內的火炮,然後再以臼炮抵進射擊。

對於後一個問題,參謀軍官們除了修改兵站位置,增加巡邏隊伍,並增強聯絡方式之外,對於這種小規模部隊的衝突作戰,一時難以提出更有效的戰術來。

直到一位來自南京陸軍軍官學校的實習參謀怯怯的向閻應元建議道:“…其實我們可以試著用獵鹿槍對付他們。”

雖然這名年輕參謀的聲音快要淹沒在了眾人的討論聲裏,但閻應元還是耳尖的聽到了。他於是舉手讓眾人先安靜了下來,這才對著這名實習參謀問道:“什麼獵鹿槍?”

這名年輕參謀連說帶比劃的,很快就向閻應元解釋了獵鹿槍的由來。自從台灣被大明收複之後,台灣豐富的鹿群就成為了大陸移民最容易獲取的財富。

鹿的全身都是寶,特別是整張的鹿皮價值極為高昂,是日本貴族最為渴求的製甲材料。但是想要獵取一張完整的鹿皮,也是極為艱難的。

更何況移居台灣的大陸移民並不都是獵戶出身,他們捕獵鹿群除了挖陷阱之外,就是采用火槍。想要用火槍狩獵鹿群,就得跑到距離鹿群極近的地方。

但是鹿這種生物膽量很小,稍有風吹草動就四處逃亡,獵人很難接近它們。因此不少人就開始在火槍上動腦筋,試圖增加火槍的精準度和射程。

江南製造局的火槍因為競爭不過北方的軍器監,因此就試圖把自己的火槍推銷給這些台灣的獵鹿人。為了增加精準度,他們開始研究子彈離開槍口之後的飛行方式,甚至還去請教了伽利略等科學院的院士。

1520年,德國紐倫堡的鐵匠戈特已經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也即來複槍。意大利則發明了螺旋形線膛的槍支,可使彈丸在空氣中穩定地旋轉飛行,提高射擊準確性和射程。隻不過來複線製作成本高和從槍口裝填彈藥不便,所以很多士兵並不喜歡使用這種槍支。

了解了膛線的作用之後,江南製造局一名工匠出身的工程師終於研究出了在槍管內刻畫螺旋膛線的方法,從而研製出了一種刻有兩條螺旋膛線,射程可達150米的獵鹿槍。

這種獵鹿槍一經推出,就獲得了獵戶的歡迎,雖然裝填困難了些,但是精準度卻大大提高了。

聽完了這位年輕參謀的解釋之後,閻應元隻問了一句:“這種槍什麼地方有?”

“江南製造局在北京有一個辦事處,他們那裏應該有吧?”年輕參謀不確定的說道。

閻應元揚了揚眉毛說道:“好,現在我交給你一個任務,去北京弄一批獵鹿槍來。如果確實好用的話,我會建議總參謀部明年將這種槍械加入采購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