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57章 望穿秋水(1 / 2)

朱由檢足足詢問了半個多小時,雖然他還沒有打開總參謀部送來的作戰計劃書,但基本已經對整個作戰計劃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於是他接下來隻是化了極短的時間翻了計劃書一遍,就對著孫傳庭說道。

“除了剛剛那些細節上麵再補充一些之外,這份作戰計劃可以通過實施了。不過營口戰役不僅僅是陸軍的問題,這還要涉及到海軍的配合。海軍作戰受到天氣、漲潮和港口水文條件的限製更多一些,因此這一部分的作戰計劃必須要得到海軍參謀本部的背書。

這是新式陸軍整編成立以來第一次主動出擊,這一仗的成敗將決定之後大明同滿清之間的戰略姿態的改變,因此朕絕不容許有任何失敗的可能。我不希望這一仗變成第二次柳河之戰,這不僅將會助長滿清對於大明的野心,更會令朝廷內部出現分裂。

在我們的朝堂之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每年對軍隊投入這麼多資源的。如果這十年的軍隊整編訓練,新式陸軍依然以失敗而告終,朕也是無法對國民交代的。所以,朕要先把醜話說在前麵,這一仗勝利了朕給你們請功,打和了朕也還能接受。但是如果像柳河之戰那樣喪師辱國,由你孫傳庭開始,到帶兵出擊的指揮官,朕會一一進行處置…”

孫傳庭和李岩這一刻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脊背,這一刻兩人算是深刻理解了孫承宗平日裏講的,崇禎雖然不及兄長和祖父那麼聰明外露,但是對於世情的了解卻遠比兩位先皇要深刻的多。

對於萬曆和天啟來說,對於某一事物的重視,大約就是指派親近之人前往督辦。但是對於這位崇禎皇帝來說,對於真正重視的事務,卻是不厭其煩的進行討論事情的辦理過程和各種突發狀況的預測、應對。

在這樣的上司麵前,說大話和拍胸脯是沒什麼作用的,隻有審慎的思考和詳盡的計劃書才能贏得對方的信任。孫傳庭此時心裏倒是有些明白了,為什麼皇帝對於袁崇煥不怎麼感冒的原因。因為這位孫承宗的弟子雖然頗有魄力,為人也極具親和力(對讀書人而言),但是做起事來卻往往是天馬行空,一向不喜歡按照計劃來的。

說的好聽一些,袁崇煥這人是由隨機應變之才;說的不好聽一些,就是此人過於自行其事,自由散漫了。崇禎雖然能夠容忍下屬在形勢不妙時修改計劃,但是絕不會認同一個每次都想推翻同皇帝敲定計劃的下屬。

總參謀部的設置,從根源上來說,這也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帝對於軍隊的控製,防止地方軍頭自行其事,脫離了中央製定的政策計劃。孫傳庭心中一邊想著,一邊向皇帝發出了自己將會為戰事作出保證的言論。

朱由檢對於孫傳庭的態度極為滿意,於是便接著說道:“為了確保這次作戰的成功,朕允許你挑選近衛軍一部作為本次作戰的主力,軍器監和海軍參謀本部也將會全力協助你。不過朕對你還有一個要求。”

孫傳庭心中一緊,看著皇帝簡短的回道:“請陛下明示。”

朱由檢注視著他的眼睛說道:“營口之戰是我軍第一次從海上進攻的登陸作戰,這樣的仗從前也沒人打過。這不是陸上作戰,前後方可以進行及時通訊,然後對戰場上的軍隊進行調整部署。

所以朕要求你,必須出現在第一序列攻擊的隊伍中,就近指揮軍隊進攻,並及時根據戰場的形勢作出判斷。朕希望你記住,近衛軍乃是天子親軍,朕不希望這隻軍隊被無謂的消耗犧牲。營口這一仗,終究隻是我軍的一次試探,不是決勝手。孫卿可理解嗎?”

孫傳庭當然能夠理解,如果說野戰軍的待遇是舊明軍的三倍以上,那麼僅僅隻有一個軍規模的近衛軍待遇,更是野戰軍的三倍。而且在陸軍軍官學校擴大招生之後,近衛軍的基層指揮官都是士官生出身。

在此前的軍事演習中,近衛軍已經連續兩年獲得了優勝,可謂是京畿戰鬥力最強的一隻軍隊。當然,這隻軍隊雖然駐紮於豐台,卻不受京畿都督府和總參謀部的指揮,而是和守衛皇城的禦前侍衛部隊一樣,直接聽命於皇帝自己。

皇帝能夠把這隻部隊交給他使用,已經足夠證明了他對於這次營口作戰的重視程度。而近衛軍的性質和地位,自然也不允許總參謀部將其白白消耗掉。畢竟這隻軍隊的骨幹都是明軍的烈士遺孤出身,好比漢朝的羽林孤兒,是對皇帝最為忠誠的一隻軍隊。

就在孫傳庭向皇帝作出保證,表示自己一定會出現在第一線進攻部隊中的時候,河南府知府夏允彝、洛陽知縣牛金星和一群官吏正站在洛陽東門外的列車站台上等待著,今年南方第一批秋糧的到來。

隨著洛陽到襄陽、鄭州到漢口、洛陽到徐州這三條列車主幹道的修通,河南南北兩端和東西兩側已經脫離了運河的運力限製,擁有了更為快速且方便的交通運輸方式。這也使得今年湖北、湖南的秋糧不必再經長江、運河水道繞一個大圈子進入到河南地區。

對於今年這樣的年景來說,糧食運輸效率的提高,不僅在於可以盡快穩定住河南地方的災情,重要的是可以救活許多本不該死的百姓。當災區人口開始大批死亡時,地方上的社會秩序也就無力再繼續維持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