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56章 無用的科學?(2 / 2)

在西苑精舍的會客廳內,朱由檢見到了孫傳庭和站在他身邊的一位30出頭的軍官,孫傳庭看到皇帝對於自己身邊的人有些疑慮,於是便出聲為其介紹道:“這位是河南河內人李岩,也是陸軍軍官學校參謀科第33期的學員,本次營口作戰計劃大部分都是出自他的手筆。”

朱由檢看著這位軍官不由問道:“33期不是還沒有畢業?他是特招進總參的?”

孫傳庭點了點頭說道:“他在考入軍校之前,已經是舉人身份,是天啟丁卯年的舉人。考入軍校之後,在步兵科和後勤科都待了一年多,最後才進入參謀科完成了剩下的學業。臣和總參謀部的其他同僚都認為,以他的能力應當進入總參謀部任職,因此便令他參與了這次作戰計劃的擬定…”

朱由檢招呼兩人坐下之後,方才對著李岩說道:“既然是天啟丁卯年的舉人,怎麼之後沒有參加科舉,反而報考了陸軍軍官學校?”

李岩倒是神情坦然的回道:“臣倒是上京考過一次,不過剛好遇到科舉改製,臣一時準備不及落選於榜下。

之後河南士紳和土賊勾結作亂,臣之家鄉也頗受影響。當地紳民推舉我組建民團保境安民,臣也立下了幾次小功,於是縣令大人推舉臣前來報考軍校,說這世界上的讀書人不少我一個,但是保護百姓的武臣卻實在太過稀缺。臣聽了,覺得大有道理,便同表弟一起報考了陸軍軍官學校。”

朱由檢覺得此人說話真是有趣,於是便又繼續向他問道:“既然報考了軍校,你又為何連續換了三個科係,難道考中軍校之前沒事先考慮好嗎?”

李岩搖了搖頭說道:“那倒不是,臣在步兵科學習的時候,發覺今日戰場交鋒已經不再是過去兵對兵、將對將的照麵肉搏戰了。火槍和大炮技術的改良,使得步兵的紀律和組織性要比士兵所具有的勇氣更為重要。

但是火槍和大炮需要不停的消耗火藥和炮彈,臣以為如果不明白後勤補給的重要性,是無法擔任一個合格的步兵指揮官的,因此才申請轉去了後勤科係。不過臣在後勤科係讀了一年後,又發覺如果不能知道各部隊之間的作戰、補給次序究竟是按照什麼邏輯決定的,就無法令後勤部門同前線軍隊進行有效對接。所以,臣又申請轉去了參謀科…”

聽著李岩一本正經的描述自己轉科的緣由,朱由檢不知怎的,就是有些想笑的衝動。他忍住了笑意,對著李岩繼續說道:“既然孫卿說,這份作戰計劃大部分是由你擬定的,不如你先和朕說說,你擬定的這份作戰計劃,設定的作戰目標、作戰理念是什麼吧?”

李岩下意識的抬頭看了年輕的皇帝一眼,作為舉人出身的陸軍軍官學員,他也是一直頗受孫傳庭等進士出身教官的器重。畢竟以舉人身份前來應考陸軍軍官學校的,暫時還隻有他一個,其他文化程度最高的也就是秀才程度。

隨著陸軍軍官學校搬遷到豐台大營之後,學校的規模就迅速擴大到了上千人,到了這個時候崇禎已經不能同軍校學員一一談話,隻能以班級或是全校集會的形式同這些學員們進行交流。

因此,陸軍軍官學校28期之後的學員們,再不能同之前的學長一樣同皇帝進行比較私人的對話了。所以李岩雖然在軍校中待的時間比其他人更長,但是他對於皇帝的了解,還不及從前那些上六個月速成班的學長們。

作為舉人出身的他,理解能力自然比其他人更深厚一些,而自幼習武的他,身體素質也一樣不弱於那些將門子弟。雖然他在皇帝麵前名聲不顯,但是在軍校中卻是極為著名的秀才。

在被孫傳庭帶來見皇帝之前,李岩自然也是希望能夠給皇帝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如學校見麵會時,再次將他遺忘在角落裏。整個營口作戰計劃的整體框架都是李岩的手筆,他原本以為要對皇帝解釋很久。

但是,崇禎隻是簡單的提出了兩個問題,就抓住了整個作戰計劃的核心。這讓李岩頗受打擊,不過他還是調整了一下心態,慢慢向皇帝介紹道:“本次作戰的目標,臣以為應當是奪取營口,並配合金州駐軍圍殲複州、蓋州之敵…”

自崇禎二年帶兵上戰場抵抗過入關的後金軍後,朱由檢對於戰爭已經再無陌生之感。活也要說回來,現代人雖然沒有直麵戰爭的機會,但是接觸到的各種戰爭場麵,卻要比這時代最高明的將領還要多。當這種存於腦海中的戰爭畫麵用來對照實際戰事時,朱由檢可比這時代的普通人更容易歸納出戰爭的規律來。

因此,他隨口問到的問題,次次都問在了關鍵上,讓李岩也不由越發認真了起來,還時不時的進行了長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