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622章 庫爾纏眼中的英國(1 / 2)

作為大明駐英國的大使,庫爾纏顯然不能像自己的兩位副手一樣,找借口滯留在歐洲大陸上,觀望著英國國內的風向。

不過即便他抵達了倫敦,英王查理一世此時也無暇和他有多少交流。英王在1637年同自己在蘇格蘭的臣民發生的爭執,正成為了一場日益擴大的內戰,不是英格蘭對蘇格蘭的內戰,而是英王對蘇格蘭人民的內戰。

這場內戰的起因雖然始於宗教糾紛,但真正的原因卻在於英國的聯邦製。就和西班牙國王帶上了葡萄牙王冠,卻依然沒能將葡萄牙變為西班牙的一部分一樣。帶著兩頂王冠的英王查理一世,同樣也無法在倫敦統治著擁有獨立行政機構的蘇格蘭。

而秉承著亨利八世時期流傳下來的一係列有利於資本和世俗貴族的改革政策,蘇格蘭的貴族們正試圖獲得蘇格蘭的自治權力,並將蘇格蘭教會的地產完全世俗化。蘇格蘭貴族的行動,顯然不是信奉君權神授的查理一世所能容忍的。

但是在缺乏英國議會的幫助下,英王對於日益擴大的叛亂隊伍簡直束手無策。查理一世不得不在關閉了議會11年之後重啟議會,但是長期無法和國王溝通的議員們,卻將議會的重啟當做了自己的泄憤之所,完全不理會查理一世想要說服議會同意征稅以支持同叛軍的戰爭,反而向著查理一世提出了諸多條件,試圖約束這位君主的權力。

雙方的想法完全是南轅北轍,查理一世不得不在幾個星期之後又關閉了議會,采用了非常的方法籌款:將都鐸時代沿用的“造船稅“的征收從沿海擴大到內陸城市以維持海軍需要;非法征收關稅(噸稅和磅稅);征收各種不得人心的中世紀稅收,例如對拒不接受爵士封號的鄉紳課以罰金等。

查理一世拋棄英格蘭貴族自行決定國策的方式,自然也就使得他漸漸走向了英格蘭貴族們的對立麵。特別是在英格蘭這樣一個資本主義工商業逐漸強盛起來的地區,國王繞過議會征稅的方式,天然遭到了新興的鄉紳、商人、律師的抵製。而這些人在民眾之間擁有著莫大的影響力,在他們的詆毀下,查理一世正日漸變為一位品格低下,且性喜女色的下流胚子。

當然在親自接觸過英王的庫爾纏眼中,英王的品格其實並沒有這麼低劣。在他看來,查理一世大多數時間都保持著沉默寡言,實在是沒有那些貴族口中花花公子的風範。而查理一世對於國內的政務處理,也是中規中矩,並沒有什麼明顯的漏洞。

不過庫爾纏也意識到了一件事,這位英王的性格過於高傲,且由於過分堅信自己的才能,使得他並不怎麼願意和自己的臣子進行溝通,這使得他所製定的政策並不能如他設想的那樣實施下去,反倒是有可能被他那些蠢笨的臣子造成了相反的效果。

而查理一世在軍事上的缺乏經驗,也使得他在製定平息蘇格蘭叛亂的作戰計劃上,往往有些不切實際。而和英國此時訓練有素的海軍相比,英國國內剛剛征召起來的陸軍,不僅缺乏訓練,貪汙成風,且由貴族出任的軍官更是缺乏軍事素養,大多數有軍事素養的英國貴族現在正在荷蘭抗擊著西班牙人。

然而更讓人感到擔憂的是,查理一世對此一無所知,還在興致勃勃的在地圖上規劃著,自己的軍隊應該從何處進入蘇格蘭。而事實上,他所規劃的某些軍隊自始至終都未曾出發過,甚至於有些軍隊直到戰爭爆發了都沒能征召成形。

因此庫爾纏雖然對於這場戰爭所知不多,但是也對英王組織的1639年進攻蘇格蘭的戰爭,持有著悲觀的看法。不過滿於戰爭的英王,倒是給了庫爾纏更多時間了解英格蘭,或者應該說是英格蘭的代表城市倫敦城。

庫爾纏並不是第一位出訪英國的大明使者,而隨著四海貿易公司和中央銀行在倫敦開展的業務需要,當他抵達倫敦時已經不需要自己尋找居住的地方,而是直接擁有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大使官邸。

庫爾纏的官邸位於距離威斯敏斯特王宮區不遠的法靈頓區,這裏也是大多數英國貴族在倫敦的生活區。弗利特河畔綠樹成蔭,溪水清澈,貴族們的莊園錯落的點綴在著森林和草坪之中,和倫敦城內的髒、亂、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見識過了倫敦城的碼頭和市井之後,庫爾纏一度以為自己也許不可能活著見到故鄉的景致了。他自出生以來從未見過如此混亂和肮髒的城市,也從未見過如此沒有公德心的城市居民。

庫爾纏覺得,與其把倫敦稱為一座城市,倒不如將它稱之為一座大型的垃圾堆更為合適。英國人不吃動物的內髒,庫爾纏覺得這是外國人的生活習俗,並沒有什麼可以指責的,但是屠夫把動物的內髒公然拋棄在街道上,居民把糞便倒向街頭,而倫敦市民居然能夠若無其事的在上麵行走,這就有些難以讓人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