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227章 戰後(2 / 2)

孫承宗抬頭看著崇禎,臉色有些發紅的說道:“老臣無能,雖然有了演習計劃,但還是中了建虜的奸計,讓我大明再次蒙受了敗績,這都是臣治軍無方,臣願意領罪。也多虧陛下親自督戰,出奇兵於義州,方才迫使建虜絕糧而退,臣等實在無顏以對陛下之厚望啊。”

朱由檢看了一眼來迎接的遼西諸將和大本營參謀們,他們一個個都低頭不語,神情也很是難看,而滿桂更是躲在了隊伍的末尾,不敢和他的目光對視上。

遼西諸軍依托寧錦防線,居然還打成了爛賬,不僅什麼便宜都沒占到,還丟給了後金一隻軍隊。當後金軍隊撤離之後,戰前實力為諸軍之首的滿桂所部,已經被打殘了。滿桂帶著4千餘人出擊,結果從鬆山上下來時,隻剩下了八九百人,還損失了所有的馬匹,可以說沒有幾年的功夫,這隻部隊是恢複不了元氣了。

滿桂自己也覺得難以麵對皇帝,去年在三屯營他已經打了一次敗仗,是崇禎給他重新補齊了親軍人馬。結果這一次他又中了後金的詭計,把自己的人馬差不多損失殆盡。前一次還可說是友軍拖累,這一次他都不知道能夠埋怨誰。

兩次出師未捷,都在皇帝麵前丟了臉。要不是實在咽不下這口氣,他之前就壓根不想活著從鬆山堡下來了。滿桂已經做好了被皇帝訓斥責罰的準備,他隻希望崇禎能夠給他留條性命,讓他有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不提滿桂如何在心裏做鬥爭,也不提這些將領參謀們有多麼無精打采,朱由檢已經停下了腳步,對著孫承宗認真的說道:“孫先生這話就說的不對了,我們和後金的作戰還是要講全局的,怎麼能夠把各個戰場割裂開來,隻論人頭為功績呢?

在朕看來,不管是義州、錦州、寧遠、金州、寬甸,每一個戰場上的戰鬥,都為這場戰爭中逼退後金軍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而且此戰最大的功績,朕以為應當在於錦州而不是在於義州,沒有錦州、鬆山、寧遠前線拖住了後金八旗的主力,我軍又怎麼能夠在義州地區獲得擊敗鑲黃旗、正紅旗一部,並焚燒了義州糧倉的勝利呢?

滿桂將軍請上前來,朕要說這首功就在於你所率領的鬆山保衛戰。沒有你部的堅韌戰鬥,就不會有其他戰場上的勝利果實…”

滿桂臉色漲的通紅,對著崇禎結結巴巴的說道:“臣,臣不敢領此功勞,要不是臣冒然出擊,也就不會有鬆山之圍,臣的部下也不會損失大半了。臣實在是有罪而無功啊。”

朱由檢卻拍了怕他的肩膀說道:“輕信了求援而冒然出城,這的確是違規了。但是作為寧遠城的守將,根據自己的判斷要不要出兵,這是你的權力,朕不覺得是什麼最高。

你帶著部隊出擊,在優勢敵軍的包圍下,能夠始終堅守在陣地上,這就是你的功勞,也是你所帶領的將士們的功勞。對於在鬆山保衛戰中犧牲的將士,大本營除了擬定出一個撫恤方案,還要在擬定一個獎勵方案。為了國家犧牲的烈士,朝廷要對他們的家屬加以照顧,不能讓烈士流血又流淚。

另外,請總參謀部從遼西的其他部隊中抽調人手,重新補齊參與鬆山保衛戰的部隊編製。三日之後,朕要在鬆山為這隻部隊授予鬆山英雄師的稱號…”

滿桂頓時不再搶著向崇禎認錯了,不管是為了那些死去的部下,還是盡快恢複自己所率領部隊的實力,他都無法拒絕皇帝對於鬆山保衛戰的評價。

崇禎對於滿桂所部的誇獎,也讓遼西諸將和大本營的參謀們鬆開了眉頭。在後金軍隊退去之後,他們很快便收到了後金撤退的緣由。

聽說迫使後金軍隊後撤的,不過是一個投降大明的後金貝勒的功勞,這頓時讓眾人都下不去顏麵了。

朝廷花了這麼多金錢和資源,籌建了總參謀部的體係,又重新梳理了遼西諸軍的編製。結果在後金大軍壓境的時候,他們卻什麼作為都沒有,甚至連後金軍隊撤退的時候,他們都沒敢出門追擊。

這要是傳到朝堂上去,恐怕那些文官清流能夠把總參謀部和遼西諸將噴死。這種局麵,顯然不是總參謀部和遼西將領們願意看到的,但是他們也實在找不到為自己辯解的理由。

現在好了,有皇帝對於滿桂評價的這番話語,大家總算在場麵上能夠交代過去了,就連孫承宗也不自覺的放下了心來。於是,迎接皇帝的將領參謀們,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這一刻他們倒是發自內心的擁戴皇帝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