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228章 善後(1 / 2)

進入了錦州城內的臨時大本營所在地之後,朱由檢便讓眾人先行散去,隻帶著孫承宗等總參謀部的參謀們進入了官署。而海蘭珠則帶著侍衛們進入了後院,為崇禎安排下榻的地方去了。

坐在了官署中收拾出來的會議室之後,朱由檢便要求總參謀部對整個寧錦作戰進行一次詳細的彙報。花費了一個多小時聽完了眾人的彙報之後,朱由檢便不客氣的對參謀們說道:“這麼看來,之所以會出現寧遠守軍受騙出擊的事情。

一是總參謀部在遼西鎮推行的參謀體製沒有得到落實,所以滿桂將軍才會輕信一個叛逃後金的軍官,而不是從參謀官那裏得到是否應該救援錦州的意見。

二是年初的肅反行動力度看來還不夠,還不能夠震懾同後金有勾結的內部叛徒,所以這些人才敢同後金勾結,蒙蔽了滿桂將軍。

在京城的時候,諸君交上來的軍事演習計劃看似條理清晰,算無遺策。可是現在後金隻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你們的計劃就立刻支離破碎,難以執行了。一個沒有執行能力的計劃,和沒有計劃又有什麼區別?”

崇禎的責備,頓時讓之前心情剛剛有所開朗的參謀們又緊張了起來。他們完全想不到,該用什麼樣的語言來為這次的作戰失利辯解。畢竟他們此前向皇帝送去演習計劃的時候,可是信誓旦旦的保證過,他們已經將後金軍隊的一切反應計算在內了。

然而等到總參謀部的成員們出了山海關之後,他們才發覺之前一直彙報發展良好的遼西鎮參謀組織,除了後勤部門之外,其他方麵也就是一個樣子貨而已。

他們所製定的演習計劃並不能按部就班的執行下去,因為各支軍隊中的參謀人員還無法通過一紙文書調動整支部隊行事,必須要同一個個大小軍頭進行協商和談好行動的條件。簡單的來說,總參謀部在新軍中如臂指使的指揮權力,在遼西諸軍中根本行不通。

在這裏,即便是最為擁護朝廷的滿桂所部,沒有滿桂的點頭,總參謀部的命令就無法落實下去。當然這是指作戰方麵的命令,至於後勤部門因為脫離了各軍成為了獨立單位,反倒是最為服從總參謀部的指令的。

遼西鎮的軍隊分成了五個部分,何可綱率領的祖家軍實力最強,其次是皇帝最為支持的滿桂軍,再次則是張春、朱梅和孫祖壽三部。孫祖壽乃是從昌平調任的山海關總兵,其軍隊組織算是最為接近於新軍的了。

孫承宗不得已,不得不把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向皇帝再次請罪,承認了自己失職的過錯。朱由檢這次到沒有輕輕放過,而是要求總參謀部借此機會,對遼西鎮上下進行一次全麵的整頓。

朱由檢看著眾人麵無表情的說道:“…追究責任什麼的,現在不談這個。朕現在隻要求大本營做一件事,全麵重建遼西鎮的參謀體係。

一是要做到總參謀部頒發的命令在每隻軍隊中都能上命下服;二是遼西鎮的參謀體係能夠做到下情上達,讓總參謀部隨時能夠了解遼西鎮各軍的狀況。

朕授予大本營參謀本部全權,在組建參謀體係的過程中,如果有人抗命不遵,敷衍了事,弄虛作假的,該撤職撤職,該退役退役,該調任調任。朕絕不容許有人在軍中搞特殊化,搞獨立王國,搞拉幫結派的山頭主義。遼西是大明的遼西,軍隊也是大明的軍隊…”

對於皇帝的訓話,眾人都沒有什麼非議,甚至於某些人心裏還有些竊喜。遼西鎮作為大明最為強大的一隻邊軍,即便這隻邊軍的成立和孫承宗有極大的淵源,但想要讓這隻邊軍的大小軍頭交出對軍隊的絕對指揮權,也不是輕鬆可以做到的事。

遼西鎮的參謀體係之所以遲遲沒能完成,同這隻邊軍將領的抵製也是分不開的。現在他們雖然被皇帝重重的斥責了一通,但是卻拿到了全麵整頓邊軍係統的尚方寶劍,對於總參謀部來說,實在是趁機擴大自身權力的好事,自然不會有人提出反對的意見。

這場會議結束之後,朱由檢留下了孫承宗、孫傳庭、李宏元三人,崇禎留下三人的目的,還是準備同他們談一談,之前他們已經開展起來的肅反問題。

孫傳庭和李宏元采用的肅反方式,還是此前刑部惠侍郎采用的方式,通過對軍中將領的走訪和談話,對一些將士舉報的問題進行調查,從而確定為後金辦事的士紳和將領,雖然有所成效,但並不合崇禎的心意。

朱由檢沉吟了半天,對著三人說道:“自上而下的肅反,惠侍郎已經做的相當不錯了,就算你們再怎麼鼓搗,也不過抓出幾隻替罪羔羊而已,那些沉寂下去的兩麵人還是不會這麼輕易的顯露出來的。

如今寧錦一帶剛剛給後金蹂躪了一遍,地方上百姓和軍中的普通將士正是怨氣滿腹的時候,他們大都是在本地土生土長之人,對於這裏的大戶和將領也是知根知底,他們肯定知道都有哪些大戶和將領同後金那邊有所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