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乾清宮的朱由檢,在乾清門外遇到了等候自己的刑部尚書袁可立。朱由檢連忙吩咐隨行的太監王坤接過了袁可立手中的文件,他則同袁可立一邊交談著,一邊向上書房走去。
走進了上書房後,出了一身汗的朱由檢馬上吩咐呂琦趕緊打兩盆熱水過來,好讓他和袁可立擦把臉。兩人收拾妥當之後,朱由檢才對著坐下的袁可立問道:“先生帶來的都是些什麼文件啊?可有需要朕優先處理的嗎?”
袁可立麵色平靜的回答道:“臣帶來的文件中,除了有一份文件需要陛下親自定奪之外,其他文件,臣都已經擬定好了刑部的意見,陛下可以斟酌批示。”
朱由檢馬上說道:“這樣啊,那其他文件就先放一放,朕回頭慢慢看。先生便簡單說說,需要朕作出決定的那份文件的內容吧。”
袁可立從放在一邊茶幾上的文件中挑出了一份,然後翻開向皇帝報告道:“昨日下午刑部收到了巡訪陝西宗室案件的崔學士的報告,根據陛下的意思,他已經對所有宗室的違法事跡都進行了登記,並召集陝西三司官員在西安進行了審訊。
…除去韓、秦兩藩關於涉及到謀反案的宗室人員以外,涉及到其他罪行的宗室人員共有七百九十餘人。根據陝西三司官員和崔呈秀、楊鶴等人的研討,擬按律判其中39人絞刑,176人判監禁3-30年不等,312人判處罰金代罪,剩下的200餘人則予以口頭告誡和閉門思過的處分…”
袁可立念完之後便將手中的文件交給了崇禎,並沒有發表多餘的評論,朱由檢接過了文件稍稍翻了翻,口中漫不經心的詢問道:“刑部怎麼看崔學士他們定下的刑罰啊?”
袁可立思考了一會,才注視著崇禎說道:“陛下這是真的需要刑部的意見呢?還隻是形式上的問一問?”
朱由檢有些驚訝的抬頭望向了袁可立,隨即又恢複了過來,依舊微笑著說道:“聽先生的意思,似乎還有兩種不同的答案嗎?那麼先生不如都說出來,讓朕參考一二可好。”
袁可立的手指不自覺的抽動了幾下,方才若無其事的說道:“如果陛下隻是形式上的問一問,那麼臣就會回答:我朝以忠孝治理天下,夫子也說過,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天下宗室,說到底都是同陛下血脈相連的親戚。陛下讓崔學士他們審訊陝西宗室,在百姓麵前昭顯了國法,已經足以顯示了陛下的威嚴。接下來,不妨示之以仁,寬大處理這些犯罪的宗室成員,以全陛下之德。”
朱由檢的身體下意識的向後靠了靠,用手托著下巴想了想,才饒有趣味的對著袁可立繼續問道:“那麼如果朕真的想要刑部給出一點意見呢?”
袁可立稍稍挪動了下身體,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姿勢,才以更為平穩的語氣說道:“陛下如果真的想要聽刑部對這件案子的意見,那麼臣倒是想要先問問陛下,陛下登基也差不多有三年,陛下登基開始時推動的改革之政,現在也算是初見成效。
臣想要知道,陛下推動的這場改革,終點究竟在哪?陛下淡化了忠孝禮儀之後,可是準備好拿什麼替代我大明的立國之本了嗎?臣不日就要退出仕途,想來今後也很難和陛下如此對坐而談了。所以,陛下能不能和臣說句實話,也好讓臣安心卸任呢。”
朱由檢看著袁可立的眼神明暗不定,房間內也寂靜一片,呂琦和王承恩都注視著皇帝的動作,等待著崇禎的指示。
對於袁可立今日對自己的攤牌,朱由檢也感覺到有些意外,不過他思考了許久,也終於明白了過來。隨著改革政策的不斷推出,舊有的朝堂秩序正在慢慢被瓦解了。但是朝堂中很大一批官員都還沒弄清楚,新的朝堂秩序是怎麼運行的。
就算是那些支持新政的官員,也隻是聽命於上麵的意思,並沒有真正的了解整個改革的目的,說到底他們的支持,還是以站隊的投機意圖居多。
袁可立今日的攤牌,無疑代表了一部分官員,想要試探這場改革的底線究竟在那,和他對於治國執政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了。
朱由檢想了許久,覺得這倒也不算是什麼壞事。起碼證明了,這部分官員還是希望能夠和自己合作的。
他琢磨了許久之後,方才放鬆了身體說道:“改革的終點,其實朕登基的時候不就已經公布了嗎?改革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將大明建成為大同社會。改革的最低目標,就是為了解決大明百姓的溫飽問題。這兩個目標朕一早就說過了,先生難道忘記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