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帝國之路 第117章 正陽門上(2 / 2)

不過站在這城頭吹了吹風之後,朕突然想通了。想要拆除這些有形無形之牆,光憑朕一個人是做不到的。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尚且要三個幫手,更何況是改變偌大一個國家。沒有大明青年發自內心的變革需求,這個國家的舊習俗是難以撼動的。

朕讓你們建立青年學會的目的,也是想要鼓起我大明青年改變這個社會勇氣和意願。現在你們有了這個意願,朕卻要下手去壓製,朕不就出爾反爾了嗎。

青年學會的成員,日後終究會有人走上當朝執政的位置的。當你們領導這個國家的時候,朕希望你們能夠成為,和朕一起為共同的政治目標奮鬥,而不隻是一群惟命是從的下屬。”

聽到崇禎如此開誠布公的向兩人袒露了心聲,牛金星已經感到受寵若驚了,他不著痕跡的拉了拉夏允彝的衣袖,小聲而快速的勸說道:“瑗公,陛下對我等如此坦誠,我們還是到此為止吧,不要壞了君臣之禮。”

夏允彝低頭不語,猶如被石化了一般。朱由檢等待了一會,便對兩人說道:“你們不妨在此處多思考一些時辰,看一看正陽門城頭的風景,朕就先回宮去了。”

當崇禎轉身走到了下城的台階口時,夏允彝抬手輕輕掙脫了牛金星的手掌,他匆匆上前幾步,對著皇帝彎腰作揖道:“陛下請留步,學生還有問題,想要向陛下請教。”

朱由檢收回了踏出的右腳,轉頭看著夏允彝許久,才出聲說道:“說吧。”

“學生也知道,陛下說的乃是正理。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官軍殺良冒功之事,需要拆除那些牆。但是陛下,為什麼我們不能就光明正大的處罰了那些官軍,然後再堂堂正正的去變革那些不好的事物呢?難道這也有錯嗎?”

朱由檢抬頭看了看天,今日的天氣很好,萬裏無雲,因此抬頭看去,天空一片湛藍。他看著天空許久,才回道:“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先了解,想要拆除有形無形之牆時,誰是我們的敵人,誰又是我們的朋友。

對於朕來說,一切維護有形無形之牆的人,就是阻擾朝廷變革社會的敵人。而那些願意服從於朝廷命令,執行朝廷製定的變革政策的人,就是朕的朋友。

高迎祥、紫金梁糾集陝西流民作亂,既沒有組織流民生產自救,又沒有提出如何幫助流民活下去的計劃。他們有的,隻是四處流動作戰,劫掠大戶和地方百姓的庫存,吃光一個地方的糧食,便拉起更多的流民轉進到下一個地方去。

對於陝西百姓來說,這些流民軍就和蝗蟲一樣,消滅了他們最後一絲生存的希望,隻能被流民軍裹挾著前進。

如果我們不盡快遏製住流民軍的發展,那麼原本就因為連續受災而勉強維持的陝西,很快就會變成流民大軍肆虐的天堂。

一旦陝西全境糜爛,則大明西北地區也就等於完全淪陷。數百萬的陝西流民一旦衝出省界,則守備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區,必然也是亂做一團。

中原腹地若是成了官軍和流民大軍的戰場,則不僅北方唯一一個糧食產出大省被毀滅,就連連接南北的漕運也要受到威脅。

陝西加上中原腹地的百姓,足有上千萬之眾,若是這樣龐大數量的百姓都成為流民,我大明一年產出的糧食怎麼夠這些不事生產的流民所食?

洪承疇以快刀斬亂麻之勢,清剿了這夥流民軍,便是杜絕了我大明最壞的一個選擇。在平亂過程中,官軍的確出現了不應該出現的惡跡。

但是朕剛剛已經說過了,這不能全怪在官軍身上,朝廷也同樣有一部分責任。如果僅僅因為輿論的壓力,就要把有功之臣打成喪盡天良的匪徒,那麼今後誰還會為朝廷效力?

朕聽說,歐洲人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在公眾輿論的壓力之下,還能堅定不移的完成既定的政治目標,這樣的人可稱為政治家。

為了迎合公眾輿論的喜好,隨時可以放棄自己政治目標的人,隻是沒有原則的政客。

政治家和政客的最大區別,前者可以推動一個時代的前進,而後者不過是群眾麵前的小醜。

朕希望,青年學會的成員都能成為前者。”

朱由檢說完之後,便對著兩人點了點頭,頭也不回的下了台階。待到城牆上的太監和侍衛都跟著皇帝下去之後,牛金星才悄悄走到夏允彝身邊問道。

“瑗公,你還要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組織學生們向朝廷上書嗎?”

夏允彝思索了良久,才下了決心對著牛金星說道:“上書一事,我暫時不會參與。我決定去陝西看看,當地到底是個什麼情況,京中和學會之事,就全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