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665章 第三戰區(2 / 2)

其中張春、吳襄等人帶著3營人馬已經從遷安向馬蘭莊行軍了,而祖大壽帶著4營增援也正從山海關趕往遷安的途中。

滿桂原本想要等祖大壽的人馬抵達遷安之後,再向五重安山口發動進攻,然後憑借人數上的優勢,一鼓作氣攻下忍字口,不給後金軍隊以喘息的機會。

不過不管是王在晉也好,還是本地的士紳官員也好,都已經等不及了。他們要求滿桂趁勝追擊,不要在馬蘭莊停留修整,給後金軍隊鞏固防線的機會。

王在晉是不希望皇帝繼續冒險東進的同時,自己這一路人馬卻依舊在路上拖延時日。要是萬一皇帝那邊受挫,他這個原本就爭議比較大的兵部尚書就更幹不下去了。

最讓他擔憂的還是,崇禎親領的那一路人馬隻是受到挫敗還好,要是連皇帝本人都陷進去了,他坐擁大明邊鎮最強兵力的一路卻毫無功績,恐怕到時候就要成為這場戰爭失敗的替罪羊了。

因此王在晉絲毫不顧滿桂訴說的修整理由,強令他繼續向北攻擊,即便是打的再艱苦也好,他都要求在五日內抵達三屯營城下。隻要能夠把後金軍隊的一部分力量吸引過來,王在晉覺得皇帝在西麵遇到的敵軍就好對付的多。

除了勒令滿桂加快攻擊速度之外,王在晉也下令張春、吳襄等三營人馬調撥給滿桂指揮,以加強滿桂這隻前鋒部隊的力量。

十八日上午,滿桂親自帶著兩營五千人進攻五重安,明軍在激戰了四個小時之後,於下午一時拿下了五重安地區。張春和吳襄兩人帶著兩營生力軍共六千人,隨即越過了五重安山口,向著西麵20餘裏的忍字口攻去。

十九日中午,滿桂率軍往忍字口行軍的途中,接到了張春和吳襄發回的捷報,說兩人已經攻下了忍字口,後金軍隊正往三屯營敗退而去。

對於張春和吳襄兩人送回的捷報,滿桂大喜過望,於是便撇下了大隊人馬,自己帶著親衛先行趕往了忍字口。抵達了忍字口前的小村落門口後,坐在馬上觀望的滿桂發覺,站在村口迎接自己的隻有華州監軍道張春及副將張弘漠、劉天祿等人。

對於文臣出身的監軍道張春,滿桂並不敢怠慢,在大明舊軍製中,監軍道是直接聽從於督撫監視將領作戰的官員。如果不是新皇登基後變革軍製,隻要有總督授命,張春甚至可以指揮他這個總兵作戰。

還沒有走到村口處,滿桂就已經下了馬,然後上前同張春見禮寒暄了一陣,這才對張春問道:“怎麼沒有看到吳副將,難不成他還追擊韃子的後軍去了麼?”

張春對著滿桂拱了拱手,才搖頭說道:“吳副將向下官建議,趁著韃子敗退下去,先將西南方的遷西縣城奪回來,到時兩地可以互為犄角防禦韃子的反攻。下官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讓他帶著本部人馬去收複遷西縣城去了。不過滿總兵,下官覺得這事情似乎有些不太對勁。”

滿桂頓時停下了腳步,有些擔心的問道:“張道台覺得哪裏不對?”

張春指了指西麵的山口說道:“這麼險峻的要害之處,韃子都沒怎麼抵抗就放棄逃亡了,這似乎有異於韃子往日的作風。

下官本以為,此地必然要打上一兩天,死傷數百人方能動搖韃子的軍心。但是今日早上晨時開始進攻,巳時還沒有過半,韃子就已經敗退而去了。下官覺得,這實在是太過反常了。下官覺得,接下去的作戰還是應當小心一些為好。”

滿桂皺著眉頭想了半天,終於開口說道:“張道台說的不錯,左右此地距離三屯營也不過就是一日路程了。幹脆我們先修整幾日,然後讓祖總兵帶著後援盡快趕上來彙合。

隻要我們和祖總兵的人馬彙合,就有十一個營頭近三萬人,即便前麵韃子主力盡出,他也吞不下我們這麼多人。”

張春點了點頭,再次拱了拱手說道:“滿總兵這話說的不錯,隻要我們同祖總兵合兵一道,即便這些韃子再有什麼陰謀詭計,也難以施展出來了。”

不過滿桂剛剛派人向後方回報奪下了忍字口,並要求祖大壽盡快帶兵上來時,帶兵收複了遷西縣城的吳襄卻興衝衝的帶著幾名蒙古俘虜跑回了忍字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