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449章 驛站改革(2 / 3)

去年北京到天津的驛站試驗改製中,把住宿和行路分離,在相鄰驛站實施班車或班船製度。改憑牌給馬、船,換成發放驛票上車、上船。雖然僅僅實施了半年,但是該路驛站已經收支大體平衡,既減少了朝廷補貼,也免去了地方支應之苦,可謂卓有成效。

因此臣預備把京城通往西安、太原、宣府、洛陽、濟南和通州-儀真這六條驛路,也照此進行改革。原先的水馬驛站改成旅舍和運輸公司兩個部分。

旅舍交由地方經營,而運輸公司則歸屬於朝廷進行運營。以上這六條驛路除了軍情傳遞之外,不再接受任何牌、號支應食宿和交通工具。

至於官員因為公務的出差旅行,臣請求陛下改成津貼製度,按照各官的等級及出行地方,設置津貼額度,而這六條驛路上不管官至何級,都要付錢使用。”

田仰的計劃還沒有說完,殿內的官員們就已經議論紛紛了,聲音噪雜的壓製不下去了。如果不是礙於崇禎在場,估計他們便要直接出聲駁斥田仰這個荒誕的計劃了。

按照田仰的改革驛站計劃,豈不是隻要有錢就能使用國家設立的驛站係統了,而且采用了統一定員的班車、班船形式之後,這官民主仆之間的上下尊卑關係還要不要了。

對於幾位甚為迂腐的官員言論,朱由檢聽而不聞,他清了清嗓子說道:“朝廷並無強製官員一定要使用這些驛站,既然朝廷已經給了津貼,那麼同商民一同出行覺得有失體麵的,可以乘坐自家車馬出行。

隻要不耽誤了公事,朝廷並不關心你們采用什麼方式抵達目的地,朕覺得田尚書這個計劃立意很好,沒什麼可爭論的。但凡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方案,朝廷都應該要支持。你們中的一些人天天喊著朕不要與民爭利,現在為了一點自家的體麵,居然又毫不在意百姓是否得利。這前後不一的言論,聽了很讓朕心寒。

要反對田尚書改革計劃的人,便站出來,到朕的麵前來說,不要在背後嘀嘀咕咕的,擺出一副怨婦的模樣來,這難道也是我大明官員的體麵嗎?”

崇禎疾言厲色的斥責聲,頓時壓住了殿內的議論聲音。執政一年的崇禎,已不在是剛剛登基時毫無底氣的少年天子了。

曾經把崇禎當做衝齡少年,想要把持朝中輿論的文震孟、劉鴻訓等官員,旋起旋滅,雖然在士林中深得推許,但是隨即被崇禎趕回了鄉間。雖然有不少士子為他們辯白,但是崇禎顯然毫無後悔之意。

比起此前的萬曆、天啟兩位皇帝而言,崇禎在對待政見不同的官員方麵顯然更為直接強硬。他甚至都不屑使用身邊的宦官來製約外朝,這種正麵衝撞的方式,顯然讓大明的官員們有些束手無策。

在以往,都是官員們挑皇帝的刺,從衣食住行到坐臥起居,沒有一件事不在大明官員的批評範圍之內的。不過說到底,這也是萬曆皇帝自作自受。

他廢除了張居正製定的對官員的考核製度之後,對於官員的評價,便從業務表現轉向了個人名望之大小,也就是有沒有被士林輿論進行讚頌。

也就是說,一個官員是否稱職,不在於其做了多少實際事務,而在於他有沒有一個被士林稱頌的名聲。隻要名聲夠大,為天下所矚目,自然會被連連提拔,畢竟打壓一位好官的官員,必然就是奸臣。而一個讓清官在外流落飄零的朝廷,必然是被奸邪所把持了的朝廷。昔日海剛峰的遭遇不就是如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