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尤世威抵達之前,這些人正聯合起來侵吞了,永寧土司及在叛亂中被屠殺的四川百姓的土地,甚至於有些在叛亂中僥幸逃生的百姓的土地,也被他們以戰亂中官府記錄被毀,無法分清田地歸屬給侵吞了。
不過他們雖然痛恨秦良玉,但是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同西南都督府的政令作對。因為他們知道現在秦良玉不僅擁有著朝廷的支持,還掌握著四川最強大的一隻軍隊。且徐應元抵達四川後,大力發展自貢井鹽,從鹽商那裏籌集到了12萬兩白銀作為軍費,使得西南都督府根本不受地方的控製。
不過他們始終是不甘心就這麼向秦良玉屈服,當總督五省兼巡撫貴州的朱燮元到任貴陽後,蜀王和川軍將領及四川文官便自動的向他靠攏,希望能夠讓這位五省總督出麵去壓製秦良玉,從而恢複四川的正常狀態。
朱燮元當初在四川為官時,的確同蜀王交好,而他自己也是文官中的一員。按照道理,他的確是應該站在蜀王他們這一邊。
作為大明文官集團中少有的出色官僚,朱燮元很清楚在什麼位置上坐什麼事。當初他在四川同蜀王交好,那是因為他還不是一方大員。因為奢崇明叛亂,兩任四川巡撫去位,他才因緣湊巧的接任了四川巡撫的職位。
但是,就因為他平日裏同蜀王交好,因此一直被朝廷猜忌,當四川平叛的形勢好轉,他就被朝廷打發回去守製了。
如今他剛剛複出,又是名義上的西南軍政第一人,他又怎麼敢再同蜀王扯上關係。甚至於,他連相熟的川軍也不敢過於親近,生怕因此被某些人抓到痛腳,攻擊他任人唯親,從而壞了西南平亂的大局。
而且,貴州遭受奢安之亂的影響比四川嚴重多了,因為貴州沒有一個對朝廷忠心耿耿的石柱土司救火。因此在水西土司的圍攻下,原本有著二、三十萬人口的貴陽,被安邦彥屠戮的隻剩下了500多戶,而據說在戰前從各地逃進貴陽城的難民都有10多萬人。
貴州號稱 “地無三裏平,天無三日晴”,原本人口就遠遠少於四川,而漢人在貴州的人口大約也就在1、2百萬的樣子。貴陽一戰,相當於貴州漢人人口的精華都為之一空了,想要平息水西的安邦彥和奢崇明,就必須要恢複貴州,特別是貴陽的人口和經濟才行。
朱燮元到任後,觀察了貴州的實際形勢,采取了前雲貴總督閔夢得的主張,招攬流民遷移到貴陽,給予土地墾荒,接著從這些流民中招募軍士,成立新軍。然後製定了雲南兵下烏撒,四川兵出永寧,下畢節,而他親率大軍駐陸廣,逼大方的平亂方針。
在這樣的狀況下,他需要得到朝廷的完全信任,也急需四川、雲南明軍的配合。因此他既不願意得罪秦良玉,也不願意同蜀王和川軍將領翻臉,因此便采取和稀泥的辦法,想要把矛盾緩和下來。
但是蜀王和川軍將領並不明白朱燮元的苦心,他們反而覺得這是朱燮元對他們抗拒西南都督府的想法采取了默認的態度。因此便策劃同水西打上一仗,通過一場戰場上的勝利來證明,西南都督府的設立毫無必要,讓一個女子節製西南諸軍,隻會綁住了大家的手腳,拖延了西南平亂的大局。
他們想的很好,但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經過了近兩年的修養,奢崇明和安邦彥的兵力再次達到了10多萬人。侯良柱為了能夠獨占功勞,和不被秦良玉阻止計劃,封鎖了出兵的消息,直到出兵之前才通報了遠在重慶的西南都督府。
水西四周地勢扼要,不僅四邊群山聳立,而且內部河流縱橫,是易守難攻之地。赤水衛瀕臨水流喘急的赤水河,是黔北通往巴蜀的第一門戶。逃到水西的奢崇明把這座小小的城池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他還夢想著要從此地打回一河之隔的永寧老家去呢。
沒有貴州、四川、雲南官兵的配合牽製,隻是單獨從永寧出兵的川軍一部,在進逼赤水衛後,很快就被來自水西的援軍給擊敗了。
休養了兩年後,原本就有些蠢蠢欲動的奢崇明,在擊退了明軍後,頓時起了打回老家去的念頭。畢竟寄人籬下的日子也不好過,安邦彥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
擊退明軍後,叛亂土軍的聲勢大漲,奢崇明駐兵赤水衛自號大梁王,安邦彥則號四裔大長老,兩人麾下的土兵正不斷往赤水衛集結,大有趁勢攻入四川的意圖。四川百姓為之人心惶惶,原本遷移到永寧的百姓也開始出現了逃亡的跡象。
川貴原本平穩的形勢頓時大壞,秦良玉不得不放下了整頓四川軍隊的事務,加強了永寧的防禦力量,稍稍穩定了下局麵。但是她也因此深惡侯良柱不顧大局的行動,才連同尤世威上書彈劾了侯良柱。
朱由檢堪堪看完兩份密折,還沒想好要怎麼處理這件事時,突然門外又傳來了內閣首輔黃立極求見的傳報。
朱由檢蓋上了桌上的奏折,語氣平靜的對著王承恩吩咐道:“請黃先生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