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72章 王思任的疑惑(2 / 2)

四海商行似乎從這樣的貿易方式中嚐到了味道,在下半年內又從京畿擴展到了整個北直隸,還進入了山東、河南、遼西、東江、山西、陝西等地。

這種擴展的速度不僅讓京城的商戶們目瞪口呆,而且也迫使他們進行變革,開始學習四海商行的貿易模式。京畿地區看起來不可動搖的商人行會,商場舊規則,在四海商行掀起的商業浪潮下,開始崩分離析了。

對於順天府大小官吏來說,原本這個時節也是應該準備歇冬,享受一下今年的豐碩成果的時間了。

但是順天府右府丞王思任這兩天卻感到格外的奇怪,往日非要到了鍾點九時,才能看到屬下官員踩著點到的情景,現在卻變得他在眾目睽睽之下走進府院大門了。

而到了下午五時下班時間,一幹人等寧可坐在自己房間內發呆,也絕不願意第一個踏出大門回家去。

走進了自己的值房後,王思任心裏還在尋思著,就聽到身後的門軸吱呀響了一聲。他回頭看去,原來是府內的小吏拿著燒著了的炭爐和一壺開水送過來了。

這小吏雖然沒什麼職權,但是在府內東奔西走的,消息倒是非常的靈通。王思任也沒有多想,便對著他說道:“你且慢慢弄這爐子,過來給我說說,這幾天府內這些官吏是被迷了魂了麼?做事漫不經心不說,這上下班又是搞的什麼名堂?”

王思任雖然在公事上一向較真,但是私下裏對這些小吏卻沒什麼架子,因此這名小吏倒也挺願意同這位順天府高官親近。

聽到王思任的吩咐後,他便放下了手中的物事,走到王思任坐的案前行了一禮,方才恭敬的說道:“大老爺莫非沒有聽到傳聞麼?”

王思任楞了下,頗為好奇的問道:“傳聞?什麼傳聞能讓他們這麼坐立不安的?上次宛平、大興兩縣官吏互換,我都沒看他們有這麼緊張啊。”

“大老爺有所不知,這兩天有傳聞說順天府又要改革了。以京城城牆外30裏為界線,四周相連成立一個北京市,雖說這北京市還屬於順天府治下,但是財政、人事什麼的都要獨立出去了。

而原本各占京城一半的宛平、大興兩縣,也要把縣治退出北京市的轄區去,而京城市政廳將會接管北京市的治權,並改名為北京市市政廳。從此京城城牆30裏之內,全由這北京市市政廳說了算。

大老爺你想,這順天府衙門要是離開了北京城,它還能叫順天府衙門麼?這順天府上下都清楚,去掉了京城這塊寶地,順天府同地方上的衙門又有什麼區別呢?說不得還不如地方上的府衙呢。”

揮手打發了這名小吏繼續做事去,王思任唯有搖著頭在心裏歎息,“果然是人心不古,朽木泥塑充斥著朝堂啊。”

在王思任看來,能不能留在京城調入將來的北京市市政廳,應當看這些官吏平時的表現,而不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裝模作樣。更何況,即便是不能留在京城,他們也還是官員的身份,不是被貶職發配,那裏用得著如此陣勢。

不過這種想法,他也隻能在心裏想想。他知道在順天府內,大約除了畢自嚴外,基本沒人會認同他的想法。

對於他來說,不管在什麼地方任職,他覺得都是一回事,左右不過撫民理政罷了。對於任職的地方是否富庶,能不能獲得額外的收益,他並不在意。

當然這同他本是山陰大族不無關係,而對於順天府的這些官吏來說,大多都是寒門出身,他們讀書做官的目的,大多是求取富貴功名的。這任職地方的好壞,那是關切到自身利益的,由不得他們不全力以赴了。

往年京城商稅不過四、五萬兩到頭,宛平、大興各一、二萬,順天府六、七千的樣子。就這麼點銀子,說不得還要被宮中借著名頭劃撥去小半,不管是順天府還是附京兩縣,能夠維持不虧欠,便算得上是好年份了。

但是今年,京城商稅猛然漲了五倍,幾乎達到了25萬兩。又成立了鐵路、環衛等新的公共服務部門,及各種基建投入的工程。可以說,忽然之間京城突然就變成了一個金礦,天下的財富似乎都在往京城湧來了。

在這種方興未艾的時刻,突然說要把順天府從京城給調離了,自然讓這些官員們有些寢食難安了起來。王思任對此也隻能睜一眼閉一眼了,就算他現在出去駁斥他們,這些官吏也不會把心思放在公務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