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303章 營口(1 / 2)

朱由檢詢問了黃立極幾句,便大致了解了亓詩教的來曆。山東萊蕪人,萬曆26年進士,也是東林黨人所稱的齊黨黨魁。

萬曆四十三年山東大旱,正是在他極力主張下,朝廷及時賑濟了災民,局勢才沒有惡化下去。巡撫河南時,對於治理河道也頗有政績。

總的來說,雖然他在黨爭涉入較深,因此同東林黨人之間水火不容,但是在地方治理上,還是頗有政績的。

朱由檢低頭想了想,便對著黃立極說道:“浙江巡撫潘汝楨,行事荒誕無稽,除了首開建立生祠之外,對於地方上的治理較為無能。

今年浙江海溢,他身為浙江巡撫,除了向朝廷要求減免錢糧之外,就沒有提出過其他賑濟方案。還是在朝廷的督促下,才拿出了以工代賑的提議。

朕以為,現在浙江災情雖然基本上已經緩解了,但是這浙江巡撫的位置是不是也應該換個人去坐了?”

黃立極試探的問道:“那麼陛下屬意誰去巡撫浙江呢?”

朱由檢看著他說道:“廣西巡撫王尊德平素頗有聲望,朕覺得讓他去浙江安撫民眾,盡快恢複浙江地區的民生,是不是會好一些?”

黃立極雖然對潘汝楨沒什麼好感,但是對於偏向於東林黨人的王尊德,同樣沒什麼好感。浙江是江南富庶之地,讓王尊德擔任浙江巡撫,他總覺的有些不妥當。

“陛下,這兩廣總督和廣西巡撫同時調任,會不會讓兩廣的官員人心惶惶啊?且廣西本就是土汗雜居,民風彪悍的地區。

王尊德巡撫廣西期間,地方上能保持安寧和平,便是因為他品行高潔。現在把他調任浙江,一時之間我們要選誰去接任他的位置呢?若是選了一個不合適的人選,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麼?”黃立極想要說服崇禎打消這個念頭。

不過顯然崇禎並不畏懼黃立極設下的難題,他轉頭讓王承恩拿出了一張紙,然後遞給了黃立極說道:“黃先生,朕以為可以讓這個文安之去擔任這個廣西巡撫…”

渤海東岸,遼河入海口處,一座新興的港口城市已經發展的相當不錯了。這座城市有異於其他地方見到的城池,在這座城市的邊緣沒有修建用於防禦的城牆,隻有一道用於排水的簡陋壕溝。

遼河海口,是退海之地,也就是說幾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海洋。但是隨著海水的後退,和遼河攜帶來的泥沙,這裏終於變成了一片陸地。

但是在遼河入海口還是遺留下了多條潮溝,記錄下了這裏的地質變化。漲潮時河水便會把潮溝淹沒於水中,形成一片汪洋,退潮後這裏又變成了一片沼澤。

在大明同後金沒有達成和議之前,這叫梁房口的地方,原本住著不少漁民,還有幾百鹽丁。這些漁民和鹽丁沿著遼河南北兩岸,在潮溝邊上的高地搭建了窩棚和茅草房棲身。

1621年,後金占據營口地區後,便以耀州為中心屯兵鎮守管理這裏。因為明軍水師掌握了海道,所以這裏的漁民和鹽丁也隻能斷斷續續的進行生產。

年初大明派出使者同後金議和之後,大貝勒代善和二貝勒阿敏便聽從了明使的勸說,在梁房口修建碼頭,並在碼頭邊上修建一座城市,名為營口。

這營口城主要是作為大明和後金進行物資貿易的地方,遼東內陸的樹木、山貨通過遼河運到營口,而明人則從海路運來綢緞、棉布、瓷器、茶葉、玻璃器皿甚至還有食鹽。

代善讓他的第五子巴喇瑪和阿敏的長子艾爾禮,帶著一千五百旗下奴,並本地原有的漁民和鹽丁,在這片海邊的荒地上,硬生生的修起了一座小城。

為了預防被黃台吉和其他貝勒們說他們圖謀不軌,代善和阿敏並沒有在這座城市便是修建城牆。他們在後金國內也同樣公開宣稱,這裏就是修築幾座貨物的堆棧和住人的房子,並不算什麼城市,也因此叫這裏為營口。

雖然從修建碼頭到現在,不過半年時間。但是這裏的碼頭區域,和依托碼頭修建的倉庫區、居住區已經蔚然成型了。

距離碼頭不遠的地方,甚至已經出現了一座二層的木結構小樓,這裏也是四海商行在營口修建的一個商館。

往日人流如梭的小樓下麵,數十名女真家丁安靜的肅立在入口左右,阻止著閑雜人等的出入。看著這些女真家丁驕橫的模樣,顯然這四海商行的商館內來了幾名女真貴人。

在小樓的二樓,一間布置的暖和舒適的房間內,巴喇瑪和艾爾禮兩人,正聽著四海商行在營口的商館掌櫃王左白報賬。

“…現在的狀況是,早上碼頭附近的海麵上已經出現了零星的薄冰,也就是說按照往年的經驗,最多20天這港口就要上凍了,要到明年3月中旬左右才能開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