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80章 裂痕(3 / 3)

同已經基本成熟穩固的儒家學說相比,新學就像是一顆剛剛冒出頭來的新芽,雖然看起來柔弱稚嫩,但是卻是充滿了生氣。

研究六經,就像是在一個已經礦脈枯竭的礦洞內采集礦石,也許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找到一塊。

但是對於研究新學的士子們,就像是在冬天的湖麵上敲冰釣魚,你還沒有準備好,湖底的魚兒已經迫不及待的跳躍到你的懷裏來了。

在這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夏允彝親眼見證了,新學是如何從一個粗陋而淺薄的工匠之學,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個越來越嚴謹深奧的知識體係。

這種變化帶給他的感覺,就如同他研讀史書,幾天功夫就看著一個朝代從興起到衰亡的感覺一般。如果要讓他對這段在京城的生活下個評語,那便是恍如隔世。

在聽到了張溥的詢問之後,夏允彝搖了搖頭,麵色平穩如水的說道:“不過是一場辯論,餘又怎會往心中去。隻不過對於雲生兄的盛情相待,餘有些愧不敢受罷了。

那些新學的士子們雖然狂悖無禮,但是有句話說的倒也不差,不知小民疾苦,談何為民請命。

吃著十多兩一席的酒宴,卻說朝廷盤剝過甚,罔顧民生,終究還是有些不妥。

朝廷稅收,取有餘而補不足,方才是治國安民之策。不顧各地實際,或是盲目反對,或是妄加科稅,終究不過是假仁假義罷了。

我等既然聲稱要匡扶正道,理朝政之濁,解小民之疾苦,是不是應當以身作則,不再如此揮霍浪費呢?”

夏允彝的言語頓時讓在座的不少士子大感掃興,李雯也有些麵露不渝之色。

張溥注視了下在座士子的麵色,突然嗬嗬一笑,打著圓場說道:“雲生兄不過是一番好意,彝中兄說的也頗有道理,但是已經叫上了席的酒菜,也無法再退回去了不是。

餘看不如這樣,我燕台盟下次聚會時,不管誰做東,花費也不許超過8兩,咱們來個下不為例,如何?”

朱薇頓時附和道:“西銘兄說的不錯,還是下不為例好。今天就不要浪費了雲生兄一片好意了。再說了,既然陛下把這錦繡龍蝦放出宮來,不就是給大家吃的麼,想來陛下是不會覺得食用此物是過於奢靡了…”

夏允彝頓時皺著眉頭看了朱薇一眼,語氣有些生硬的說道:“就算陛下是這麼想,難道我等就可以這麼心安理得的享用了?自從陝西、京畿、江浙受災之後,陛下便下令宮內減膳。

現在陛下自己不過中午一菜一湯,晚上二菜一湯,每三日中有兩日以粗糧為食,並拒食牛羊之肉。

諸位看著眼前這美酒佳肴,不覺心中有愧麼?吾今日身體不適,便不奉陪各位了。”

夏允彝對著眾人拱了拱手,便掉頭不顧張溥的挽留,快步走出了這個房間。

身為今日東道主的李雯自然是臉色黑沉,便是張溥臉上也有些不好看。

一邊的周鍾正想轉圜,跟夏允彝交好的兩名士子互相看了看對方,也起身找了一個借口離席而去了。

看著這兩名士子離開,李雯心中頓時冒出了一絲怒火說道:“走了也罷,難不成天下就他夏彝中才是正人不成…”

剩下的幾名士子雖然沒走,但是在李雯說了負氣之言後,這場酒宴的氣氛顯然就蕩然無存了,眾人喝了幾杯殘酒之後,便陸續告辭了,全無往日興盡而返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