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拂曉之晨 第280章 裂痕(1 / 3)

30出頭的夏允彝眉毛濃厚,國字臉龐,他的樣貌雖不符合南方士子所中意的柔弱俊俏模樣,但也是相貌堂堂的人物。

被眾人稱為雲間名士的夏允彝,不僅在治學上非常嚴謹,在性格上也非常執拗。

他是一直堅信,天不變道也不變的人。不過在京城呆了半年多時間後,一向有著對自己的道堅定不移信念的他,也不僅有所動搖了起來。

夏家世代書香門第,又是鬆江華亭的大地主,夏允彝自懂事起就一直潛心治學,對於市井之事從來就不曾關心過。

換在上京之前,對於麵前餐桌上這琳琅滿目的佳肴,雖然他也許會覺得有些奢侈,但也並不會覺得自己這些人承擔不了。

除了那隻青龍之外,其他菜肴即便是在自己家中,他也時常見到,並不覺得有什麼貴重之處。

不過自從上京以來,他同一班同仁因為不忿新學,常往燕京大學同那些新學士子作義利之辨後,此時的他終於對現在的小民生活有了些許了解。

夏允彝雖然性格執拗,但在士子中畢竟還算是一個年輕人,他還沒有成為那種閉上眼鼻耳目,對任何新事物都大加排斥的理學衛道士。

同推崇新學的士子們爭辯的越久,他便開始覺的聖人的言辭道理,總有些隔靴撓癢的意味。

孔孟二聖生活的時代畢竟同今日相隔數千年了,某些聖人言辭已經不太適合當下了。而今日大明出現的眾多問題,顯然在聖人的時代從來沒有出現過,因此根本無法從經書中尋求解決之道。

而最後一位詮釋儒家經學,建立了現在儒學標準體係的,還是南宋時的朱熹聖人,距今日也相隔兩朝,逾500餘年了。

雖然經過了元、明兩代,在無數儒家學者的潛心修補下,發源於朱熹的理學,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嚴密的儒學體係,也被官方視為儒家正統。

就連朱熹本人,也被抬到了:宗孔嗣孟,集諸儒之大成者也。的崇高地位上。但是隨著明代工商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江南一帶大規模手工業的出現,束縛人心強調社會等級貴賤的理學,便成了新興的工商業者的攻擊對象。

倡導絕假還真,主張抒發真情實感的泰州學派,對於揭露道學家們的偽善麵目猶為深刻,他們批判道學家,“陽為道學,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又或是“口談道德而心存高官,誌在巨富”等等。

但是泰州學派長於攻說而短於建設自己的思想體係,雖然動搖了理學體係的根基,卻並沒有建立一個新的完整的社會價值觀。

推崇李贄之學的士子們,沒有學到李贄遍閱百家經典的深厚學識,反而拿著李贄講學中的隻言片語,奉為典論。

特別是把李贄主張的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變成了追求奇服異裝,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之處上。又把追求名妓和混亂的男女關係作為了名士派頭,直接把剛剛興旺起來的反理學潮流帶到了坑中去了。

雖然江南的官僚地主階層,因為投資手工業而獲利良多,因此對於嚴格區分社會等級的理學頗為抵觸。

但是他們也沒有開放到,縱容自家子弟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社會上全無長幼貴賤之分的混亂局麵。

因此在泰州學派的短暫興旺之後,江南的士紳官僚又開始追求起,安定人心穩固階層的古人之學起來了。這也是張溥、張采、夏允彝等主張複古的士子們,能夠在家鄉聲名鵲起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