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內的太監們無兒無女,如果沒有得到外委的任務,就隻能老老實實的吃那點皇糧。宮內的進項多了,大家手頭就寬裕些,進項少了,大家也不敢抱怨,畢竟現在的皇帝可不是個好惹的。
汪逢元提出先在江南布局的提議,那些內臣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能想著盡快讓銀行盈利,這實在是忠心任事的表現。至於把其他地方稍稍拖後一些,那也不代表他們違背了崇禎的意思。
緩建不等於不建麼,條件成熟的地方先搞,不成熟的地方後搞。這不就是陛下所說的,要用唯物論去指導我們的工作麼。
在一番運作之後,大明中央銀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便大幅度的向江南地區傾斜了。
短短3個月,胡廣元這些經營典當行的徽州商人便意識到,銀行實在是他們的大敵啊。
他們這些典當行手中的優質客戶,同樣也是銀行所要爭取的優質客戶。
而銀行除了提供低廉的利息之外,還提供了一種信用擔保的憑證,可以讓這些商人們不使用現金,就能完成交易。
這不僅大大的減少了銀行的儲備金的要求,還為那些商人們降低了貿易成本和縮短了交易時間。
依托著朝廷的信用,銀行很快就搶走了他們手中最有價值的客戶,剩下的都是風險極大的對象。
雖然他們二十七家典當行聯合起來的財力,足以壓倒剛剛成立的大明中央銀行。
甚至隻要他們願意,就可以讓擴張過快的中央銀行陷入擠兌的風潮中去,但是這種事情他們也隻能想想而已。
寧波、紹興的典當業是連徽商都擠不進去的圈子,這裏的典當業牢牢的被本地商人所把持著。
當大明中央銀行在這兩地設立了網點之後,當地的商人準備要教訓下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外來者,讓他們自動退出這一行業。
寧波幾家典當行聯合起來,連續幾天向大明中央銀行寧波支行抵押了12尊1公斤重的金佛,他們還洋洋自得的吹噓,他們準備了300尊金佛,要讓寧波支行自動關門為止。
然後在大家準備看熱鬧的時候,這些典當行背後的東家,迅速被官府派人請去談話了。大家都不清楚他們談了什麼,不過這些東家出來之後,便主動向寧波支行存入了100萬兩銀子,並公開表示,大明中央銀行信用卓著,乃是值得信賴的銀行。
事情的變化過於突然,這讓想看好戲的商人們跌破了眼睛。不過這件事震懾了不滿銀行的眾多典當行,讓他們明白對付大明中央銀行,用盤外招是不可行的。
胡廣元等二十七家典當行不能坐視,自家的本業就這麼被這個什麼銀行鯨吞蠶食。他們商議許久之後,決定依仗同為徽州同鄉的條件,要讓汪逢元分他們一杯羹湯。
上京之前,胡廣元等人商議著,最好的條件就是拿到51%的股權,隻要能拿到銀行的主事權,再加上一些銀子也無妨。
最低要求,也是換取45%的股權,雖然拿不到銀行的主事權,但是先把腳踏進去,也未嚐不是沒有機會翻盤的。
以銀行在江南地區的迅速發展,這筆生意並不會吃虧,誰讓他們當初判斷失誤,沒有在第一時間加入銀行的籌建呢。
但是汪逢元給出的25%股權,完全把他們的設想都給打碎了。然而就此罷手,大家返回家中,今後江南的典當生意就等於要拱手讓人了。
放棄了典當行生意,他們的家族和為他們家族服務的那些仆人們,今後又該以什麼為生呢?站在庭院中的一幹人等,心中都浮起了一層陰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