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101章 報紙的作用(2 / 2)

以往提督東廠,意味著是宮內最得皇帝信任的寵臣,但是現在這個人數還坐不滿東廠大堂的大明時報社是什麼玩意?一堆隻會寫寫畫畫的酸腐文人,和過去人強馬壯的東廠完全是相反的典例。

正因為王承恩沒把這大明時報社放在心上,所以他也沒有去琢磨崇禎的心意,隻是拿著崇禎給的題目和主旨,找了幾個內書堂文字出色的太監,還有幾個翰林院不得誌的翰林,寫了幾篇文章。

在王承恩看來,這些人知道這是皇帝出的題目,必然會下一番功夫,好讓自己的名字被崇禎記住,也好簡在帝心。但是沒成想,這些內書堂的文字高手,和翰林院的飽學之士,寫出的華麗文章,居然不入崇禎的眼。

作為一名在宮內打拚的太監,王承恩自然知道,太監的前途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間。隻有皇帝的寵幸,才是太監的立身之本。而皇帝的寵幸來源於,每一件皇帝交代的事都能辦的合乎皇帝心意。

樣報上的文字有不合乎崇禎心意的,很正常。但是樣報上所有文字都不合崇禎的心意,事情就有些問題了。要麼是皇帝對他有所不滿,要麼就是他對皇帝的心意一無所知。而不管是哪一種,對王承恩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看著王承恩熟練的跪下請罪,朱由檢不由搖了搖頭,“天下官員士紳就算看了這份大明時報,也不會為之稱讚,更不會讚同這份報紙裏宣揚的東西,因為這報紙是東廠辦的。

朕辦這報紙的目的,是想讓黎民百姓知道,大明朝廷上發生了什麼事?國家頒布的政策又究竟是為什麼?一言以蔽之,這份報紙代表的是朕的聲音,而不是官員士紳的聲音。

當初魏忠賢打擊東林黨人,難道都打擊錯了嗎?我看未必。那個李三才口口聲聲要為民請命,阻止朝廷收稅。但是他的兄弟卻是通州最大的碼頭轉運商人,而他的家族占據了大冶鐵礦和馬鞍山鐵礦,家產超過400萬兩。

這樣的無恥官員,居然還能被東林吹捧成清廉有能的國之幹才。錦衣衛明明掌握了李三才如此多的貪汙證據,但是天下士民肯信嗎?

朕廢除了東廠的司法權力,但沒有廢除東廠的監察權力,我希望你千萬別搞錯了這點。東林黨人之所以能仗著清流的身份,對朝政說三道四,無非不就是他們掌握了,影響天下官員士紳的喉舌。

然而天下官員士紳,撐死不過數百萬之眾,我大明百姓人口超過兆萬,如果能獲得大明百姓的支持,東林黨人還能如今天這般鼓動地方民眾衝擊朝廷官員嗎?”

朱由檢的話並不十分嚴厲,但是王承恩卻覺得自己的後背不停的在流汗。原本他以為,崇禎是迫於朝中聲勢浩大的東林黨人的攻擊,所以才把東廠改成了大明時報社,以這種方式來廢止東廠,取得東林黨人對新皇的支持。

但是今天崇禎這一席話,清清楚楚的表明了,他王承恩完全是弄反了。崇禎似乎比天啟更厭惡那些東林黨人,他根本就是想從思想上消除東林黨存在的根基。

沒有了地方士紳輿論的支持,看似強大的東林黨人就是一群不合時宜的文人,隻要幾道詔書就能發配出京了。

王承恩正在琢磨崇禎的心思的時候,朱由檢繼續吩咐道:“我一會寫一篇文章,然後你讓人把這文章和樣報都帶給柳敬亭,讓他按照朕的文章樣式,修改成適合市井小民聽的懂的語言。今後大明時報的報紙都讓柳敬亭審核一遍,再交給朕看。

此外還有件事,你讓錦衣衛把京城茶館內那些說書人都登記在冊,然後讓柳敬亭挑選培訓一二,今後每一份大明報紙都必須讓他們讀給民眾聽,就當做說書前的引子吧。

至於大明其他各省,大明時報也要安插人手,務必要使這報紙上的內容為天下小民所知道,明白了嗎?”

王承恩頓時叩頭回答道:“明白了,微臣遵旨。”王承恩在回答朱由檢的問話時,心中卻有些激動不已。按照崇禎的計劃,這改名後的東廠,權力並不小,至少以往東廠的勢力很少能出京城的。

原本一直以來,他對崇禎扶植都知監,打壓東廠和司禮監有些抱怨,但是現在看來,這大明時報倒是可以名正言順的把宦官的勢力布展到整個天下去。

對於這些殘缺了一部分的太監來說,他們對於權勢的追求,並不比常人更小,反而猶有過之。不管崇禎的本意是什麼,這一刻在王承恩眼中,這就是崇禎並無打壓宦官勢力的意思。這是一個好兆頭,王承恩如此在心中對自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