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慘淡經營 第101章 報紙的作用(1 / 2)

朱由檢仔細的看著這張比後世報紙小了近三分之一的樣報,紙張的顏色有些發黃發暗,邊角處也比較毛糙。這個時代的造紙術還隻是最原始的方式,自稱蔡倫發明造紙術以來,雖然經過了不少人的改進,但是改進的隻是製作過程和增加了一些減少人力的機械而已。

至於現代造紙術使用的增白劑、填充劑,因為大明人對化學認識還處在萌芽階段,這些化學和礦物增添劑都沒有出現和獲得利用。

因此大明所造的紙張不會有完全一致的顏色,當然也不會有後世同樣厚薄的感覺。朱由檢手上的樣報,更像是他當年小時候物資匱乏時期,學校老師自製的考試用卷。

聞著手上鬆香油墨的味道,朱由檢的神情恍惚了好一樣,似乎又回到了小時候。在朱由檢的記憶裏,他上小學、中學、大學、乃至工作的時候,每一個階段的中國都在迅猛的變化著。

小時候在他家邊上還有油菜花田和一片很大的桑園,但是到了中學,那些田地就變成了工廠的家屬區,一排排一模一樣的平房。一排平房大約有5戶人家,每排平房之間相距了10米,其中5米大約被隔成了後院,還有5米則是出入的通道,及工人們自己搭建的小廚房。

等到他高中畢業,這些平房又被推到,建起了7、8層高的樓房。而到了大學畢業之後,父母所在的工廠又已經改製了,連帶著整個家屬區都被納入了新增加的城市範圍之內,原本整齊劃一的樓房和平房再度被開發成,裝有電梯的小高層組成的一個個居民住宅區了。

可以說在朱由檢的前身,他是親眼目睹了一個半工業化時代的中國,是如何進入到一個工業化時代的。這種工業發展之壯美,充滿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氣。

從那樣的中國走出來的蘇長青,是無法忍受這種看似被人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是毫無自主性的生活的。而沉默毫無生氣的宮廷,還不及一個80年代處於衰退期的國企家屬區,對蘇長青的吸引力更大。

因為在那個家屬區中,他所遇到和接觸到的,起碼還是活生生的,有著自主思維能力的人。而在這所宮廷內,他看不到一個思想上獨立的人,似乎這個宮廷內所有人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順從他。

這樣的生活過上一天,也許蘇長青會覺得很新奇,但是過上幾個月後,他就感到無比的寂寞了。這時候他才明白為什麼當網絡遊戲興起之後,單機遊戲就迅速沒落了。而朱由檢的生活,就像是在玩一個單機版的遊戲,沒人和他有精神上的交流,他所得到最多的回答,隻有“是”和“請陛下恕罪”。

走了一會神之後,朱由檢終於回到了現實世界。他仔細的看了一遍內容後,就叫過王承恩說道:“這些文章都是誰寫的?”

王承恩恭敬的回答道:“有些是內書堂的才學出眾之輩所寫,有些是臣拜托了幾位翰林所寫,題目和主旨正是按照陛下所吩咐的意思。”

朱由檢搖頭說道:“為什麼朕一點都看不懂呢?”

王承恩聽了皇帝的回答,頓時有些無語了。作為臣子,他當然不能指責崇禎看不懂,是因為學問不足。作為藩王時崇禎隻能自學,而翰林和內書堂的博學之士,都是經過係統教育出來的儒學大師一級的人物了。

毫不理會王承恩漲紅了臉,期期艾艾說不出話來的樣子,朱由檢繼續問道:“這大明時報,你打算給誰看呢?”

王承恩眨了眨眼睛,一時沒有明白崇禎是什麼意思,直到朱由檢再問了一遍,他才猶豫不決的說道:“回陛下,這應該和邸報一樣,是給天下官員士紳看的吧?”

朱由檢把報紙合上,丟在了桌子上後,才看著王承恩嚴肅的說道:“當然不是,如果是給天下官員士紳看,朕又何必多此一舉?那些官員是相信朝廷頒發的邸報,還是這東廠辦理的大明時報?”

王承恩頓時心頭一驚,他馬上跪倒向朱由檢請罪道:“微臣愚鈍,居然不能明了陛下的深意,真是罪過。還請陛下明示,待微臣重新整理東廠內務。”

自從東廠被崇禎下令改成大明時報社,廢除了抓捕、審訊、判案等司法權力之後,大批的東廠人員被遣散回錦衣衛,隻剩下了數十名識文斷字的文書。

在王承恩看來,東廠已經不廢而廢了,對於一個不能抓人和審訊,隻能辦理和邸報一樣性質的機構,他自然也就沒放在心裏了。

如果不是崇禎每天都會詢問,大明時報社的第一期樣刊的消息,王承恩連過去的東廠值房都不會去走動。他這個掛著提督東廠頭銜的皇帝近臣,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去掉和東廠有關聯的名銜,因為丟不起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