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德國柏林約200公裏處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布倫瑞克(Brunswick)。1777年4月30日,卡爾·弗列德裏奇·高斯誕生在這個城中的一個農民家。父親格布哈特·迪特裏希·高斯是一個地道的農夫。早年,他曾從其父那裏學得一手好農活,不到20歲便在附近莊園從事園藝。他先後做過護堤人、泥水匠和噴泉技師等。據布倫瑞克教堂記事簿中高斯誕生記錄的記載,他父親的職業是屠夫。高斯父親和第一個妻子共同生活了10多年,未生孩子就因病去世了。1776年,高斯的父親同石匠赫裏斯托夫·賓澤的女兒結婚,也就是高斯的母親羅捷娜。高斯的母親讀過幾年書,認得一些字,但不能寫信。她結婚時已經34歲,婚後隻生了高斯一個孩子。

高斯的父親性格堅毅而嚴厲,但母親卻溫柔而又聰慧。母親對他備加疼愛,因而高斯喜歡母親勝於父親。

高斯聰敏早慧,他的數學天賦在童年時代就已顯露。高斯的父親雖是個農夫,但有一定的書寫和計算能力。在高斯3歲時,一天,父親聚精會神地算賬。當計算完畢,父親念出數字準備記下時,站在一旁玩耍的高斯用微小的聲音說:“爸爸,算錯了!結果應該是這樣……”父親驚愕地抬起頭,看了看兒子,又複核了一次,果然高斯說的是正確的。後來高斯回憶這段往事時曾半開玩笑地說:“我在學會說話以前,已經學會計算了。”

在高斯啟蒙教育中,舅舅弗雷德裏希·本茨對他影響較大。本茨是位技術高超的錦緞織工,勤學好思,頭腦機敏。他是高斯家的常客。他十分喜愛高斯,並經常給高斯講故事,同他做遊戲。一次,高斯與舅舅出去遊玩。走到河邊時,隻見河的上遊漂來一根木頭。舅舅問:“高斯,你說木頭為什麼不沉下去?”“木頭輕唄。”高斯回答道。舅舅彎下腰,撿起一顆石子,又問:“這顆石子重還是那段木頭重?”“木頭重。”高斯說。本茨並不吱聲,他用力一扔,撲通一聲,石子沉到了河底。本茨用這種方法啟發誘導高斯。

為了使高斯更好地成長,舅舅還為他買來不少兒童讀物。高斯十分喜歡書裏的故事,如饑似渴地讀著。父親對兒子的讀書嗜好不以為然。每天,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就催促兒子上頂樓睡覺,以便節約燃料。頂樓又矮又小,而且還沒有燈。高斯急中生智,想出了個好辦法。他找來一根蕪菁,把裏麵挖空,塞進油脂,再用粗棉搓一根棉條做燈芯。借著微弱的光亮,貪婪地咀嚼著書裏的每一個字。知識的泉水汩汩地滋潤著高斯幼小的心田。

1784年,高斯7歲,父親把他送入耶卡捷林寧國民小學讀書。教師是布倫瑞克小有名氣的“數學家”比納特。當時,這所小學條件相當簡陋,低矮潮濕的平房,地麵凹凸不平。就在這所學校裏,高斯開始了正規學習,並在數學領域裏一顯他的天才。

1787年,高斯三年級。一次,比納特給學生出了道計算題:

1+2+3+…+98+99+100=?

不料,老師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很快就將答案寫在了小石板上:5050。當高斯將小石板送到老師麵前時,比納特不禁大吃一驚。結果,全班隻有高斯一人的答案是對的。

高斯在計算這道題時用了教師未曾教過的等差級數的辦法。即在1至100中,取前後每一對數相加,1+100,2+99,……,其和都是101,這樣一共有50個101,因此,10150=5050,結果就這樣很快算出來了。

通過這次計算,比納特老師發現了高斯非凡的數學才能,並開始喜愛這個農家子弟。比納特給高斯找來了許多數學書籍供他閱讀,還特意從漢堡買來數學書送給高斯。高斯在教師的幫助下,讀了很多書籍,開拓了視野。

“他已經超過我了,”比納特不得不承認,“我沒有更多東西可以教他了。”

在這所學校裏,有一位名叫約翰·馬丁·巴蒂爾(1769—1836)的青年。巴蒂爾是比納特的助手,他的工作是教小學生寫字和削鵝翎筆。巴蒂爾後來成了德國數學家。由於對數學有著共同的愛好,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巴蒂爾買來代數分析書籍成了他們共同的課本。高斯不但看書,而且開始對數學大師們的某些“證明”不客氣地提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