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八 權力與暴力(2 / 2)

這是從曆朝曆代沿襲下來的行規,還是結合過去的社會階層結構分析。

過去的社會階層不是分成貴族和平民,而是按照職業劃分社會身份。華夏民間的主流身份是“四民”,也就是士農工商,江湖人被排除在外,身份更低。舊中國對社會上的流品有“九流”的說法,江湖行業始終是末流。

嚴格的走起來,江湖人,一直受到社會歧視,也就自認為是另類,既然不被主流接納,幹脆建立了自己封閉的價值觀和職業道德體係。

比如過去,江湖人把外人叫“空子”,就是不了解江湖內幕,可以作為“坑蒙拐騙黑”目標的人。“空子”這個詞與現代的“凱子”應該是一脈相承的,就是從過去演化來的。

對外人是這樣,但對自己人是另一套規矩,比如不知道的情況下偷了你,你隻要亮明身份,被偷的東西大多數時候會被送回來。

他們的職業道德既實用又模糊,實用的認為,賣假貨,賣假藥,甚至整個村子,都在製造毒之品,在他們的這個江湖中,都是正常的江湖行業,隻要守江湖規矩就都合理。

而模糊的是,他們既認為販製造毒之品違法,卻又覺得可以變通。因為低下的社會地位、流動的生活方式,邊緣的、模糊的觀念更讓他們感到舒適自如。

當然了,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去的江湖與現代的江湖,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現代的江湖,更多的是以家庭式黑惡勢力為核心的,和過去比起來,不那麼“講究”了。

言歸正傳。

以上所說的是過去與現代江湖的原本義。

但有意思的是,現在的人們,已經把這種原本義的江湖給引申了,引申得與原本義有點風馬牛不相及了:

那就是把當今華夏的官場,形容為江湖。

這是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

比如,現在的官場這些官員們,把自己並不喜歡去做、但迫不得已不得不去做的事兒,形象的說成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顯然,這些當官的人,把官場形容成是一個現代的江湖了。

但實在的說,江湖和官場還真的具有價值同構性,兩者遵循大致相同的原則,都是以力服人,江湖上主要靠暴力,而官場上,主要靠權力。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水滸傳》中的李逵的大斧頭能夠醫治小兒啼哭,靠的是武力。而現代的官場,如果你入了這個江湖,可能一句話,一個文件,比如宋寧和劉伯濤,就可以從京城下來,成為權傾一方的大員。

這靠的就是權力了。

當然了,華夏社會發展到現在,發展到今天,歸根到底,暴力還是玩不過已經升了級的權力。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官場的這個江湖圈子,已經很少見暴力現象了,取而代之的,就是能夠在官場上呼風喚雨的權力。

這也是為什麼,當官的這些人,腦袋削個尖的要往官場“江湖”這個圈子裏麵鑽的主要原因。

因為這個權力太誘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