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六九官場江湖宗派林立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江湖是原生態的官場,官場是升級版的江湖。
但就厚黑程度來講,官場比黑社會更黑。還是用《水滸傳》來說,這樣不犯忌諱。
想當年,吳用設計誣陷盧俊義造反,是江湖上的“黑”,但黑不過高太尉在白虎堂布局陷害林衝。
還有就是,宋江設計逼秦明上梁山是江湖中人的陰損,但比起政府官員張都監對武鬆搞的那一套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當年正是張都監、張團練這樣的政府官員把熱情陽光的好青年武鬆變成了黑社會的冷血殺手。社會生活的江湖化與其說是黑社會化,不如說是官場化。做生意的暴發戶西門慶人稱大官人,梁山好漢準梁山好漢都自稱老爺。梁山好漢中能力強的天罡星大都希望衣錦還鄉、封妻蔭子,本質上還是崇尚權力。
你仔細的想一想,現在的官場“江湖”是不是也有《水滸傳》裏麵的場景十分相似呢?
在華夏的官場,近些年來,確實有著一股江湖氣息。
在很多的地方,上、下級關係,變成了幫會組織般的兄弟關係,從相互間的稱呼就可以看出來:不稱同誌稱老大、老二;不稱職務稱老板;握手致意被勾肩搭背、扶腰攀頸取代;有的官員有如勾欄酒肆的常客、呼朋引類的班頭,莫不以語言粗鄙為豪爽,以口吐黃段子為時尚,語不雷人不罷休,酒不喝醉不終席。
當然了,這還隻是表麵現象,進一步的分析,便可看到江湖氣在官場中的種種套路。
第一種就是,隻講義氣,不講規矩。
官場有官場的規矩,否則,就不叫官場了。但是,現在的官場,還真有一一部分人,心係江湖。為了朋友利益、“兄弟”情誼、“知己”托付,不惜違背規矩,出賣原則。“三多市長,五毒書記”就是個例子。
還是用《三國》裏的例子來說吧,關公是《三國》裏義氣的典範。他的義氣被讚譽為上薄雲天,下溢江河,充塞天地之間。但他講義氣講到認敵為友的地步,今天恐怕沒有多少人認同。當年他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誌在匡複漢室,但他為一己之義氣居然放走他們最大的敵人曹操。看似以小義害大義,實際上是以義害理。
在看現代華夏,一些官員不憚交酒肉朋友,一朝同酒席,終生稱兄弟。於是“筷子一提,可以可以,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甚至有因義氣而死扛到底,始終不肯供出涉案領導的死硬罪犯。
第種就是,隻講感情,不講理性。江湖義氣,視感情為生命,隻講感情,不講理性,以感情代替理性,不惜以情害理,因私交而濫公權。所謂為朋友不惜兩肋插刀,即是典型的隻講感情,無視理性的江湖語言。為什麼有人無視華夏的政策、方針,敢於觸碰高壓線,甚至不憚犯法,其因蓋出於此。在已查出的貪腐案件中,有不少貪官不惜為“紅顏知己”之寵,為上級領導垂愛而以身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