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子不可估量(1 / 2)

在夜九凱旋歸來之前,沒多少人看好他。

路更遠,敵軍更多,地形更複雜,兵力更弱——這就是他這次所帶的兵,所要麵對的戰鬥。

相較之下,猹猛的條件就優厚得多,而且還暗中得到蒼梟王相助,原本,他是京城權貴們都看好的一方,然而,夜九卻比猹猛早一天回到京城。

根據戰況,兩個人都大獲全勝,誰能先回京城,誰便占得上風。

夜九先回的京城,先占了上風。

他抵達京城那天,虹黛公主盛裝打扮,帶領著自己的巾幗紅衣軍,浩浩蕩蕩出城去迎他。

一路招搖過市,全城轟動,無數人跟在她的隊伍之後,看熱鬧也好,接“英雄”也罷,一直跟到外城,在路口邊等著“洛公子”的軍隊。

遠遠地,凱旋而歸的軍隊出現了,規模並不氣派,氣勢也並不驚人,但就是這樣一支讓人感覺並不厲害的軍隊,以極少的損失,大敗盤踞山中十年的叛軍餘黨。

虹黛公主笑得就跟迎接情郎回家似的,策馬而行,衝到夜九的麵前:“洛公子,恭喜你凱旋而歸,我來接你了。”

夜九風塵仆仆,還是遮住麵紗,露在外麵的眼睛,沒有什麼表情:“謝謝公主。”

虹黛道:“我已在驛站備下酒菜,犒勞全軍……”

夜九打斷她的話:“多謝公主好意,全軍將士可以留在驛站歇息,我要趕著回宮麵奏皇上。”

現在還沒到他可以在這麼多人麵前露出真容的時候,而且,恐怕暗地裏不知有多少人想要他的命,他要趕時間,爭取在那些人動手之前,讓他的軍功變成“既定事實”。

虹黛愣了一下,笑道:“那樣也好,我陪你進宮見父王。”

夜九沒說什麼,隻是點了一下頭,策馬入城。

有這位公主陪在他身邊,別人就算想馬上對他做些什麼,也得看公主的情麵。

去皇宮的路上,無數人都在圍觀,圍觀這位橫空出世、以五千兵力重創兩萬叛軍的“新秀”及未來的附馬。

這些圍觀者中,就包括了同樣遮著麵紗的紅妝。

她站在人群之中,興奮地衝夜九招手。

但夜九沒有看到她。

他沒有去看任何人。

即使凱旋歸來,即使萬人圍擁和歡呼,他也像是孤身一人,與身邊的世界沒有任何關聯。

紅妝努力地在人群中穿梭,竭力想跟上他的腳程,想多看他幾眼,但是,騎馬的他很快遠去,消失在天都寬闊的街道盡頭。

她無力地停下來,扶著樹幹微喘,心裏,是說不出的喜悅,又是說不出的失望。

近在咫尺了,但與他相見,相近,怎麼就這麼難呢?

皇宮的城牆太高,可不是她能進去的地方,她要什麼時候才能見到他?

皇宮裏,夜九進了宮後,禦下武器和盔甲,去小議事廳見蒼梟王。

這次討伐叛軍,是內部的小型戰爭,又是“附馬之爭”,說穿了就是皇室的“家務事”,並不需要放到朝堂上去討論,所以,見麵安排在小議事廳,出席的,也都是皇室中的主要人物。

夜九一進入議事廳,就看到他認識的太子月映華和四皇子月風高,其他幾個他不認識的、氣勢不凡的男子,大概就是其他皇子了。

其中有一個男子,三十多歲,身材魁梧,氣魄威猛,留著在西涼人看來很有男子氣概又好看的小胡子,坐在太子的下首處,目光陰鷙地看著他。

夜九從那個男子身上感受到了敵意,他猜,這個男人應該就是大皇子月浩瀾了。

太子深得西涼國上下的認可與敬重,若說他在國內還有什麼敵人,大概就是這個月浩瀾了。

如果沒有月映華,月浩瀾會是這個國家名正言順的太子,他打小也是孔武有力,聰慧過人,跟其父一般野心勃勃,立誓要成為跟父王一樣的梟雄,他的母妃還是西涼國的女戰神,率領的一支為數十萬人的巾幗軍隊,立下戰功無數,深得民心。

這樣的月浩瀾,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從小就很為皇室和朝臣看好。

可惜,在月浩瀾十一歲那年,月映華出生了,從小就顯露出驚人的天分與才華,習文習武,樣樣輕鬆,不費吹費之力,就蓋過了月浩瀾的風頭。

與中原人“嫡長子繼承家業”的傳統觀念不同,西涼國崇拜實力,尤其是崇拜武力,誰當太子,不是由誰先出生決定,而是由誰最有本事決定,因此,月浩瀾的地位,受到了撼動。

月浩瀾畢竟年長月映華十一歲,年幼的月映華再怎麼出色,也還是玩不過這位大皇兄,但是,當月映華年滿十二歲以後,一切,開始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