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熙山(2 / 3)

十二大賢人乃世襲製,可以傳子也可以傳女,因之千百年來,羲皇理事會常常會有女性成員出現,若是無兒無女,成員將會在旁係親屬中產生。但羲皇沒有給予他們於此以外的特權,規定他們不可以擁有軍隊和兵弁的侍衛,他們做出的判決隻能昭示天下,而沒有強製執行的力量,他們隻可號令而不會馭馬親征,他們雖有爵位卻不給封地,隻有他們座下這一方圓五百裏的地盤是屬於羲皇刑典理事會裏十二大賢人的共同財產,以它的出產來維持理事會的運作與他們的薪資的開支。有些年份因為收入實在不夠開支,他們還要接受數額不等的各地侯爵大佬的捐助,朝廷有時也象征似的給予資助,但非常的靠不住,原因就是理事會和朝廷之間從來沒有過很密切的關係。這座宮殿沒有其他守衛,平日擔負守護之責的是十二頭神獅,這裏的獅子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特別是對主人及主人一家的忠誠、可靠、及對敵人的凶猛,那種分明的愛憎、忠誠可靠永不背叛,沒有任何其他護衛可以擔此重任。神獅是羲皇留下的,分配給每一位賢人用以守護他們的安全。千百年來,無論是戰爭還是蓄意的謀殺,這些護法的賢人們都安然無恙,從未被政敵殺死過,相反,凡是蓄意傷害它們主人的都得到了最有效也最及時的報複,但它們隻可用於自衛不可以用來進攻。

曦皇法典理事會雖無一兵一卒,但影響力巨大,無論朝廷還是海內各大諸侯甚至庶民百姓、蠻夷外邦,他們都在注意傾聽這座山包古刹發出的聲音。他們的言論或許會引起辱罵和論戰,但無人敢蔑視或者忽略它的存在。安熙山的聲明和告示就像無線電波迅速傳向海外,傳向草原深處、遠播到漠北、北海,傳遍所有有人煙的地方,影響當地的政治和日常生活,它就像是一座燈塔、一座輿論的風向標,能迅速影響局勢的發展甚至影響戰爭的發生、進程和結束。曦皇法典理事會的影響力甚至連朝廷也自愧弗如。

安熙山一般也代指曦皇法典理事會。

安熙山有時也成了發泄的場所,平素一些彬彬有禮的人突然間似打了雞血般情緒高昂激動萬分,他們一邊喝著酒,滔滔不絕的講演,辯論,甚至為此動了拳腳。有時辯論會持續三天三夜,一些好事者會記錄下他們辯論過程及論點,最後更以文字的形式流傳開來。一些異邦人萬裏跋涉來到安熙,有的就是為看一場唇槍舌戰,有些是為求道、有的隻為找一些人辯論、還有的是來投訴,尋求理事會對他們首領不滿訴求的支持。

曦皇理事會顯然不會受理異族的事務,但發表一些同情和關注的言論還是有的。

曦皇理事會都是敞開門搞辯論,外人可以申請參加,並且有專門的書記官,現場記下主要的論點論據,有些論點會帶到更高層級的場合進行辯論,一部分辯論會會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來。

安熙山以奇談怪論思潮活躍而著稱。但朝廷並不喜歡,因為戳到癢處的時候少,戳到痛處的時候多。各地諸侯們也與他保持距離,但會常常作為酒後的談資而相互戲謔。律典理事會的人大都是道家思想的躬行者承繼者,信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