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是中國唯一地處熱帶的島嶼省份。它的土地麵積雖然隻有三萬四千多平方公裏,是中國最小的省,但三百餘萬平方公裏的南海海域在行政區劃上隸屬於海南省管轄,算上海洋國土,海南又是中國麵積最大的省份。
熱帶,海洋,海島,這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自然生態特點。
因為地處熱帶,海南島生長著國內極為稀有的珍貴原始熱帶雨林。
因為管轄著廣闊的海洋國土,海南省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
因為是海島省份,海南島生態環境具有不同於大陸地區的區域特殊性。
從1988年踏上海南島以來,我始終把關注的目光放在這些獨特的資源上,尋找和利用一切機會,參加研究討論有關自然生態資源的會議、請教生態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跟隨各種自然資源考察隊走進原野進行實地考察,對相關領域堅持了長期的學習和調查研究,進行了持續廣泛的報道,對海南島的自然生態漸漸有了自己的認識。
海南島的生態係統複雜多樣,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中國重要的熱帶珍稀物種集中保存地。但另一方麵,海南又具有島嶼生態環境普遍存在的脆弱性,比如島上的原始熱帶雨林,紛繁茂密,景色壯觀,植物生長的速度和棲息林中的動物的繁殖速度都很快,看似恢宏龐大不容易毀滅,但是熱帶雨林的高生產力是靠高效的生物循環維持的,而不是靠土壤的肥力儲備維持,因而它的生態係統一旦遭到破壞,中斷了循環係統中的某一些環節,就難以恢複;再比如海洋中的珊瑚礁,一旦遭到人為的采掘破壞,基本上很難自然再生,需要設置人工礁盤供珊瑚蟲附著其上才有可能再生長。這些美麗而又脆弱的生態環境都需要我們人類的悉心嗬護、不要破壞,才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現在,海南島已經建立了陸地和海洋自然保護區共70餘個,總麵積達4200餘萬畝(其中森林係統保護區30個共360餘萬畝),為保護當地的珍貴自然資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海南島的熱帶雨林、沿海紅樹林、海洋珊瑚礁等生態係統,具有精巧嚴密的結構和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充足的利用,其效率是自以為是的人類至今也無法企及的。我們人類還有許多知識需要向大自然學習,而不應該總是想著如何以自己的設想、觀點為目標去改造自然。
在常年多次跟隨各種科考隊在海南島的山山水水間進行原野生態考察的過程中,在各種環境生態研討會上,我接觸到許多飲譽中外的大牌科學家,比如生態學專家陽含熙、江愛良,森林生態學家蔣有緒,植物學家鍾義,海洋學家張本,長臂猿專家托馬斯,動物學家江海聲,魚類專家陳輩樂等,堪稱我的良師益友。他們那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那種平易近人、誨人不倦的學者風範,那種淡定而平和的生活態度,常常令我歎服,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他們在各自專業領域的知識,更有他們的人生態度,我至今對他們依然心存感激!是他們這種對事業的尊敬和執著的精神鼓勵著我,讓我一直努力克服困難,在履行新華社記者職責的同時,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益心積極參與當地的環境保護事業,為推動海南的生態環境保護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2011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我的大型科普畫冊《海南島熱帶雨林》;現在,我把自己二十多年來在海南島參加野外自然生態考察的經曆和見聞集結成冊,仍然由中華書局出版。這既是中華書局對海南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大力支持,也是我自己莫大的榮幸。
薑恩宇
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