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保持互動,做好自己“人脈網”的女“網管”(2)(2 / 3)

一個老板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回絕。無奈之下,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女性朋友伸出求援之手,在他說明情況之後,這個女人毫不猶豫地借錢給他,使他渡過難關,他從內心裏感激。後來,他發達了,依然不忘那個女人對他的幫助,常常給她特別的關照。

人對雪中送炭之人總是懷有特殊的好感。某位小姐如此說:“我有一位朋友,我每次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一定出現。例如,我有急事需要用車或上班遲到時需要用車,隻要我打個電話,他一定到,可以說每求必應。事情一過去,我們又各忙各的。到過年過節的時候,我總是忘不了給他寄一張賀卡,打電話給他拜個年。”女人對身處困境中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以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這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進而形成友情。

劉惠是一位已經退休的老幹部,她之前是一名公務員,她的生存信條就是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她認為女人積累人脈的一種有效方式就是結交落難英雄。她認為,人在“高官得做,駿馬得騎”之時,肯定會有很多朋友,每日門前車水馬龍,這時要想結交他恐怕比登天還難,但是人生在世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此人栽了跟頭,被削職為民、門前冷落時,就是女人和他建立患難之交的時候。

劉惠有一個朋友是一位機關幹部,他曾因某些原因而受到降職處分。當時,劉惠見他終日愁眉不展、威風掃地,昔日的一般酒肉朋友作鳥獸散,便時常安慰他不要太傷感,不愉快的事情會過去的。這位朋友當時非常受感動。後來,他果然又升職,至今他見到劉惠都非常客氣,每逢節假日,他都會到劉惠家拜訪。

在生活中,榮枯盛衰是常見現象。既有逐步攀升的人,也有失足沒落的人。得意的人身邊有大批人包圍著,可能察覺不出你的存在對於他的重要作用;相反,落魄的人身邊無人靠攏,此時,你在他的心中或許是分量最重的人,你會被其視為可以共患難的摯友,即使你這時給予他滴水之恩,日後也會得到他的湧泉相報。但是,女人在人際交往中,雪中送炭也應掌握一些方法,這樣,你才能使自己的炭送得更及時,送得恰到好處。因此,女人在雪中送炭時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首先,女人要知道“飲足井水者,往往離井而去”的道理,所以你應該適度地控製井水,讓對方總是有點渴,以便使其對你產生依賴感。一旦對方對你失去了依賴心,或許就不再對你畢恭畢敬了。這就如老板在激勵下屬時,不會一次性地滿足下屬的欲望,而是一次一點,循序漸進,以使其保持幹勁、繼續努力。

其次,女人對落難朋友的恩情不要過重,否則會使對方自卑乃至討厭你,因為一來他覺得自己無以回報;二來他會感到自己的無能,因此而產生消極的情緒。

平時多來往,急時有人幫

俗話說:“平日多燒香,急時有人幫。”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女人會有這樣的經驗:當她們碰到了一件自己難以解決的事情,她們認為某人可以幫自己解決,她們本想馬上找這個人,但後來想一想,過去有許多時候,自己本來應該去看他的,結果都沒有去,現在有求於人就去找他,會不會太唐突了?在這種情形之下,她們就不免有些後悔“閑時不燒香”了。

《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黃蜂與鷓鴣因為口渴,就找農夫要水喝,並答應付給農夫豐厚的回報。鷓鴣向農夫許諾它可以替他的葡萄樹鬆土,讓葡萄長得更好,結出更多的果實。黃蜂則表示它能替農夫看守葡萄園,一旦有人來偷葡萄,它就用毒針去刺他們。農夫並不感興趣,他對黃蜂和鷓鴣說:“你們沒有口渴時,怎麼沒有想到要替我做事呢?再說,我有兩頭忠實的牛可以替我做事,所以對於我來說,與其把水給你們,還不如給我的牛喝。”

這個寓言告訴女人這樣一個道理:平時不注意與人交往,建立關係,等到有求於人時,再提出替人出力,就會太遲了。一個女人如果“平時不燒香”,等到需要時才“臨時抱佛腳”,盡管她的事情很急迫,很要緊,下的功夫很大,人家也可能一口回絕她的請求,隻有平時關係搞好了,到需要時才會有求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