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做人的禁區與誤區:反中庸(5)(3 / 3)

楚平王本來就覺得對不起兒子,兒子一定會有所行動,現在聽費無忌這麼一說,心想果不出所料。便立即下令殺死太子的老師伍奢及其長子伍尚,進而又要捕殺太子,太子與伍奢的次子伍員隻好逃離楚國……

王安石在《致一論》中說:“以小善為無益,以小惡為無傷,凡此皆非所以安身崇德也。”可生活中有人偏偏喜歡到處散布別人的流言蜚語,搬弄是非。這類人也許隻是沒事練練舌頭,或者增加一點兒飯後的談資,但他們的言辭卻對別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我有個朋友小鄭,她為人善良,又十分要強。高考落榜後,她進了一家公司,公司裏就組織她們一同進來的40個女同事進行業務培訓。4個月以後,隻有小鄭一人分到科室工作,其他人全分到車間。小鄭很高興,在科室工作許多事要從頭學起,她虛心向老同誌請教,勤奮學習,細心觀察別人對問題的處理方法。小鄭這個人不笨,腦子也比較靈,辦事也有一定的能力。就在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她聽到別人的議論,說她是靠不正當手段進科室的,說她與上司的關係不一般等等閑話。上司年輕有能力,但名聲的確不好,而且粗魯,經常開過頭的玩笑。小鄭對他也很看不慣,但畢竟是上司,又能怎麼樣?所以小鄭對他敬而遠之。可是有些同事總是背後議論她的品行,這些無中生有的議論,使小鄭心理壓力很大,她沒有使用任何手段使自己分到科室工作,她自認為是憑自己的本事得到這一份工作的。可是“人言可畏”!自從聽到傳言之後,小鄭處處小心,感到孤獨、煩惱,工作積極性不高,精力很難集中起來。

上例中的小鄭就是一位典型的被流言所傷的受害者,男女關係是愛搬弄是非者最喜歡傳播的小道消息之一。當然了,這類同事散布流言不僅僅是這一方麵,他們散布的話題非常廣泛,比如,你工作有了一些成績、家庭出現一些問題,甚至多接幾個電話都會有流言產生。流言蜚語是軟刀子殺人,使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

人與人之間產生一些誤會,有一些流言是不奇怪的。特別是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總想製造一些謠言來騷擾別人。如果你由此十分生氣,甚至痛不欲生,那大可不必如此。

你不做搬弄是非的人,但卻可能與搬弄是非者交往,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對付:

一是給予拒絕。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比自己強的人交往,需要誠懇、虛心;與不如自己的人交往,需要謙和、平等。而和那些搬弄是非的人交往,則需要正直、坦蕩。

拒絕答應對同事間的閑言碎語或是流言蜚語保密,有問題就擺在桌麵上,以便大家共同解決。認識事物要有正確的方法,要有一定的是非標準。一句話,就是看問題要全麵,要有自己的見解,要不偏不倚,不能偏聽偏信。

背後議論別人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幫助別人改正這種習慣也是應該的。幫助搬弄是非者改變這種惡習,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尊重對方,以朋友式的姿態善意地規勸對方,要向他表示你的誠意和立場,適當的時候還要與他合作。

二是置之不理。有些人搬弄是非的惡習已成為其性格特點,那麼你就幹脆不理睬他。不要認為那些把是非告訴你的是信任你的表現,他很可能是希望從中得到更多的談話材料,從你的反應中再編造故事。所以,聰明的人不會與這種人推心置腹。而令他遠離你的辦法,是對任何有關傳聞反應冷淡、置之不理,不作回答。

三是與這種人不宜過多交往。有時候,盡管你聽到關於自己的是非後感到憤慨,但表麵上你必需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頭腦冷靜、清醒。你可以這樣回答:“啊,是嗎?人家有表示不滿,發表意見的權力嘛。”或者說:“謝謝你告訴我這個消息,請放心,我不會在意的。”如此,對方會感到無空子可鑽,他也不會再來糾纏不休了。

《荀子》中有言:“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如果對方總是惡意地不厭其煩地把不利於你的是非、過錯四處傳播,以致對你的造成巨大的負麵影響,你與此類人不宜過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