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先生卻不肯承認自己做了一樁錯誤的交易,他辯解說:“一分錢一分貨,貴有貴的價值,你不可能用便宜的價錢買到高品質又有藝術品味的東西……”
結果,他們為此事爭論了一個下午,最後不歡而散。
拿破侖對士兵的一次“諱過”,被傳為佳話。他率領的部隊宿營在一個小鎮,這個小鎮盛產葡萄,當天夜裏,一個士兵感到口渴,一時找不到水,他悄悄地來到葡萄架下,順手摘下一串葡萄,然後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第二天一大早,葡萄園主發現地上的葡萄皮,立刻判斷是來此宿營的當兵的偷吃了葡萄,他找到拿破侖很生氣地說:“你手下人偷吃了我的葡萄,必須查出來是誰幹的!”
拿破侖一開始不相信,他與葡萄園主走出宿營帳篷,一起來到葡萄架下,果然看見了滿地的葡萄皮,他忙賠不是,並拿出錢給葡萄園主,才讓葡萄園主停止了發火。
拿破侖向帳篷走的路上很氣憤,他想一定要嚴厲查辦偷吃葡萄的士兵。但他一會兒又冷靜下來,告訴自己不要抓住小過錯不放,因為眼下正是用人之際,處罰一個人是小事,但會影響到全軍士兵的士氣;同時他又從人性化角度為那個士兵考慮,長年累月的戰爭,士兵們吃了很多苦頭,看見誘人的葡萄能不流口水嗎?這樣想過後,拿破侖放棄了查辦偷吃葡萄者的決定,他隻是在早操的訓話時,順口說了一句:“有人口太渴,沒有經上司批準,也沒有跟葡萄園主打聲招呼,就搞了人家的葡萄吃,有失軍紀啊。葡萄園主找了我,我向他賠禮道歉,他原諒了,我希望像這類擅自拿老百姓東西的行為不要在我的部隊中再發生。”說罷他宣布早操集訓結束。
事情到此卻沒有結束,當天中午,那位丟失葡萄的人竟拎著滿滿一籃子葡萄,來到了部隊駐地,他是來慰問官兵的,並向戰士們說你們有這樣一位長官真是榮幸,他愛護你們像愛護自己的子女一樣。拿破侖對葡萄園主人的熱情表示感謝,他掏錢給他,葡萄園主不肯收,拿破侖告訴他:“我的部隊從來不會無償收人家東西,這是軍規,請你不要讓我們破壞這軍規,好嗎?”
葡萄園主立即問:“那麼,你為什麼不處罰那個偷吃了葡萄的士兵呢?”
拿破侖回答道:“眼下正是士兵出生入死的時候,他們的表現一直很優秀,如果拿一點小事去衡量一個人的功過對錯,那就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
當時,在場的人士兵無不感動,那位一直想隱瞞事情的士兵,控製不住感情,勇敢地站出來,他向拿破侖行了一個軍禮,說:“葡萄是我因找不到水喝,一時喪失意誌,偷吃的,請處罰我吧!”
拿破侖見此情景,心裏很高興,他想做一位出色的領導者,就要有容忍和寬容之心,假如我真的要處罰這位戰士話,我的軍隊顯然就會出現一個整天愁眉苦臉的士兵,這樣我們將怎樣實現打敗仗的計劃呢?他拍了拍士兵的肩膀,說:“我能諒解你,這一回,但以後要加強自我約束。”
那名士兵轉身對葡萄園主說:“對不起,是我偷吃了您的葡萄,我可以加倍賠償。”
葡萄園主說:“你的首長已經賠償了,我感到不好意思,現在我把錢帶回來還給首長。”說罷掏錢,被拿破侖按住了他的手。
就這樣,一場偷吃葡萄的事情就在拿破侖的寬容即“諱過”下平息了。那位士兵跟隨拿破侖轉戰南北,每次戰鬥他都勇敢頑強,衝鋒在前,立下了赫赫戰功。
保持愛心,提高人生境界。用愛心來幫助他人改正過錯,比責罵、教訓獲得更好的效果,因為愛是種包容,是種關懷,它最具有力量。
對於他人的小過錯,不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幫助人改正,但對於大的過錯,處理的方法當另將別論,否則就不是中庸了。《資治通鑒》說:“容受直言,斥去浮靡,非軍功無異常,非戎備無僝工。若群臣狃以故習,導諛諱過;大臣蔽賢,所主非實;台諫糾慝,有言非公;凡此之屬,必罰無赦。”
(十五)處恭事敬——不要瞧不起身邊的小人物
樊遲問政,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論語》
孔子積極與上層建築接觸,為的是推行自己的理論與主張,他對學生以及老百姓,也是恭敬有加,沒有偏見。他罵過一個學子,“朽木不可雕也”,那是因為那個學生是個“反中庸”的家夥,行為有礙於別人。愛之深,責之切,孔子沒有惡意。對人偏見,有害於為人處事。西方小說《傲慢與偏見》反映了處世做人的種種人性問題,在一種偏見中,一些本來最可以值得信賴的人被冷落了。那個沒有理睬的坐在一個小角落中默默抽煙的人,實際上是一個有著敏銳目光的人,他在寂寞中感受著世態炎涼,而他的信念之火卻燃燒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