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集 走上打工路(2 / 3)

來送行的,不少是抱著孩子,牽著孩子的少婦,她們是送丈夫去打工,自己留家看孩子的。也有夫妻一同去打工的,是家裏老人帶著孩子來送行。

老板明林和夫人在熱情的招呼著跟他出門下江南的工人,整個春節,夫妻二人為招募到足數的工人連春節都沒過好。時代真是不一樣了,在三年前,跟他幹活去的要有熟人介紹,附合條件的他才決定讓跟著去,那些年為招工用人,還得罪過親戚和朋友。今年不同了,為這五十個人他提升了工資才湊夠了數,老板開始巴結工人了。不巴結行嗎?在他老家這個鄉,水泥瓦廠幾十家,家家都用百十號工人,還有一家最大的用工一、兩千人,他這個鄉隻要是有體力會幹活的男人,都會找到下力掙錢的工作。要想招到足數的瓦廠工人,隻有讓工人工資高於老家瓦廠,重賞之下出勇夫嗎。

明林看到楊波老漢在老伴、女兒、女婿簇擁下過來,忙上前打招呼:“楊波叔,還是有年紀人說啥是啥,來的很準時呀!今年租了大巴車,先把大行李裝到貨車上,吃喝的小包包就帶到大巴上,路上拿著也方便,大叔沒有坐過這麼長途的汽車吧,全走高速一千多公裏,明天天黑才會到目的地。”

這時,又有工人來到,明林又上前同他們打招呼。金林從小車子上取下老漢的行李,幾個人都下手搬到貨車旁,金林上到車上,用尼龍繩把老漢的行李捆到一起,做上記號,放到貨車最底下。安排好行李,趕緊到大巴車上佔個靠前又靠窗的座位。大巴車在不斷上人,老伴就讓老漢坐到車上別下來,車窗打開,她們幾個人就在窗口和老漢說著話。

老漢說:“都安頓好了,你們走吧,送人總有一別的時侯。”

老伴說:“回去幹啥?又都沒什麼事幹,看到車走了才放心。”

馨竹說:“爹,一個人出門在外,啥都要注點意,把身體照顧好,注意吃喝是一方麵,覺得身上那點不得勁,要找醫生,要吃藥調理,你的包裏我給你批發了幾盒治頭痛,發燒,發炎的藥,要預防著吃。”

金林說:“爹,一個人在外邊要少喝酒,酒喝多了容易出事情,你一個人出門了,家裏親人個個在操心著你。”

外孫小航眼裏噙著淚說:“姥爺,我真的不想讓你走!”

…………

太陽落到西山了,去打工的人才陸陸續續的到齊了,夜色來臨,車隊要出發了,車上人和送行的人不得不告別了,南下打工的車隊亮著車燈出發了。

全車人都默默無語,同親人的分別一年,同家鄉的分別一年,使車上的人都心裏沉沉的。楊波老漢他心裏想開了,一年,也就是三百六十五天,現在走,到臘月二十三回來,才三百五十天,三百五十天過的會很快的,啥也不想了,想著這將要去生活一年的地方會是什麼樣吧?

大巴車行駛了一個夜晚,天亮時車子上了南京長江大橋,這時車上的一個沒到過南方的婦女叫了起來,“都快看,我們到了南京長江大橋啦!”

她這一驚喊,車上的人都睜開了眼睛,目光投向寬闊的,舟楫來來往往的萬裏長江,沒下過江南的,沒見過長江的,邊看邊發出詫異的驚歎聲。楊波老漢平淡的望著車窗外,長江大橋,滔滔長江,這在他一生走南闖北的生涯中,算不了什麼?南京,上海,蘇州,杭州,他都來過的,他那時來過的都是城市,農村是什麼樣子?是過的什麼生活他不知道。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了,聽天由命吧。

他們坐的大巴車在黃昏時到了目的地,這是一個離杭州有四十公裏,又離錢塘江不遠的一個村辦工業園區。廠子院子不小,有一幢彩鋼丶泡沫板組合的兩層樓,另有十幾間水泥瓦房,是廠裏辦公,住宿和生活用的。車間是幾十間水泥瓦工棚,幾尊水泥大罐挺立著,給人的印象是簡陋簡單的生產作坊,整個廠區佔地不小,有二十畝大的麵積。

老板為什麼不注重基建投資?楊波來後知道,因為地皮是租用的,基建隻能是捁的能生產,能住下人吃飯丶睡覺就可以了。

老板明林帶著小車和大貨車比大巴車早到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他們先到的這部份人,這部份人當然都是廠裏的管理人員了,他們下車就開始工作,按來人的名單分配住房,兩個人一間房。這次因男工招不夠,還有十來名女工,所以宿舍要分男宿舍區和女宿舍區,另外還有五對夫妻,住宿區還要分夫妻區,如何分住,明林在路上都給安排好了,並且都寫好了名單條子,先到的人就按明林的意思劃分住宿區域,往門上貼名單。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來這麼多人,首先是吃、住,安排好了住,下一步是安排吃?兩個做飯工是隨大貨車到的,大貨車裏米、麵、油、鹽、大白菜、大蘿卜、大肉都帶來了,兩個做飯工下車的首要任務就是打掃衛生,發火燒飯。廚房燒火用的是煤汽,這煤氣年前放假走時明林就買好了十來罐儲備著,開水是大功率的電熱水器,開開水管,推上電源就保證大巴車來到時工人就有開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