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為什麼別人總不能令我們滿意(3)(1 / 3)

漫漫人生路途中,對手既是我們的同行者,又是我們的競爭者,他們或是有形的,或是無形的;他們有時是真的存在,有時卻是精神層麵的。我們的人生卻因為他們而變得多姿多彩,也是他們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堅強,是他們將我們的微笑展露,也是他們將我們的淚痕擦幹。“沒有岩石的攔阻,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飽滿的稻穗周圍自然有搶奪營養的稗子,蔚藍的天空中總有朵朵白雲,每個成功者背後總有著無數汗水和努力,而每個強者背後也總有一群頑強的對手。

對手是敵人更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對對手應該心存感激。沒有對手的人是悲哀的,有對手而不懂得尊重對手運用對手的人卻是狹隘愚蠢的。真正的劍客,對於對手永遠是充滿敬意的。他們在劍鋒上毫不留情,但寶劍入鞘之後卻是英雄惜英雄。因為他們知道,曲高和寡,沒有對手就沒有今天的他們。

因此,讓我們開始感謝對手吧!正是由於他們,我們才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會激發我們的潛能,才激勵我們不斷進步,才會迫使我們奮勇前進!

報複讓你一時很爽,過後卻是更深的失落

每一個人都難免會遭受到別人的傷害,有些傷害甚至會在我們心裏埋下深深的烙印,久久揮之不去。麵對這些傷害,我們第一個念頭就是報複,讓加害者嚐嚐我們所遭受的痛苦。但我們卻沒有想過,報複他人,自己遭受的傷害就能彌補嗎?

其實有的時候,報複是一柄“雙刃劍”,在我們報複別人的時候也一定會傷害到我們自己。如同對待一個打了我們一巴掌的人,我們若反手給他一巴掌,那出手時的痛快就同樣也會帶來收手時的疼痛。報複的力度有多大,我們感覺到的痛苦就同樣會有多深!

一部小說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主人公經曆了二戰時期在波蘭集中營中的非人折磨,九死一生,最終幸運地存活了下來。

二戰結束後,他作為受害者在全世界巡回演講,揭露納粹的醜惡與野蠻。有一天,當他結束演講正要離開時,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人朝他走了過來。霎時間,他回憶起來,這個人就是他在集中營時的看守。他這輩子也無法忘記這個人,是看守在監獄中害死了他的全家。而當看守走過來滿眼懺悔和羞愧地伸出手來要與他握手時,主人公把手放在身旁,對看守怒目而視。

仇恨和報複的念頭煎熬著主人公的內心,他之前曾經無數次在腦海中想象過,如果遇到這個人他會怎樣,而此刻他卻不知道接下來他要做什麼了,他隻好盡量讓自己保持平靜。

但良久之後,麵對著這個羞愧地懇求懺悔的人,主人公決定饒恕看守,因為剛剛他正好在講一個關於寬容的話題。他試著微笑,麻木地舉起右手。但當他們的手最後握在一起時,一件難以置信的事發生了。通過他的肩膀,沿著胳膊,源自他的手心,有一股電流傳遍了他的全身。他的心底湧起了一股對這個曾經的惡魔強烈的愛,這愛讓他忘卻了痛苦,忘卻了仇恨。而就在他上前擁抱那個人時,他那一直帶著傷疤的心也在同時自動愈合了。

許多遭受過傷害的人被憤怒仇恨占據了頭腦,一心想著如何去報複和傷害對方,在仇恨中久久不能自拔,甚至被它左右終生。卻不知,報複的感覺或許會讓你痛快一時,但因為報複毀了原本應該正常的生活卻最終會讓人悔恨一世!

在金庸先生著名小說《天龍八部》中,主人公蕭峰的父親蕭遠山就是一個被仇恨左右了頭腦的人。他年輕時攜幼子陪妻子回娘家時,在雁門關外被誤中奸計的中原武林人士伏擊,愛妻身死,父子離散,因此仇恨深植其心中,他發誓要報複這群中原武人。

他的報仇手段可謂既凶惡又野蠻,他潛入少林寺中,把武林秘笈偷看了個遍,查出真相之後,因為殺不成主謀的慕容博,便一連殺死譚公、譚婆、玄苦大師,甚至連不懂武功、無辜的喬三槐夫婦也死在他掌下。但這些報複行為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大快樂,反而偷看武林秘笈使他身染不治之症,痛苦萬分。到處濫殺無辜又讓他親生的兒子蕭峰背負忘恩負義的罵名,陷入了被萬人追殺的境地。最後,還是在少林寺掃地神僧利用他和慕容博兩人相反的內傷根源治療對方的內傷,使兩個人幾十年的痛苦轉瞬消逝。

蕭遠山經曆這一番由生到死,又由死轉生的過程後大徹大悟,終於放下仇恨,與仇人慕容博冰釋前嫌,一同拜於神僧門下,出家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