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為什麼我們筋疲力盡(2)(3 / 3)

遠離“快節奏綜合征”,停下來觀賞花開花落

每天早上,我們在鬧鈴中睜開疲憊的雙眼,伸一個大大的懶腰,穿衣,洗漱,迅速地吃完早餐地至於吃的是什麼,好與不好,已經隨上班的腳步而被忘卻了。

到了單位,重複地做每天的事情,除了枯燥和膩煩就隻剩下對下班的期待了,至於做了什麼,有什麼成就感,那些早就不是我們所考慮的了,工資才是主要的。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班時間,秒針剛剛過去,就迅速地衝出單位,買菜、做飯、看會兒電視就睡覺,一天的生命就這麼過去了。至於我們得到了什麼,已經沒人關心了。

我們走在大街上,站在地鐵口,坐在公交上,我們會發現,每個人都是那麼的行色匆匆,神色凝重,似乎每個人都穿上了一雙永不停步的紅舞鞋,在事業與生活的人生舞台上不停地奔走。

是啊,工作任務重、生活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而每個人又都隻有這一年365天,一天24個小時,要快!要快!在一個現代人的生活中,收入、社會地位、聲望、車子、房子、配偶一樣都不能少,當然也不能比別人差,要拚!要拚!我們不能停歇,我們隻有快跑。我們很忙、很累,但也很無奈,我們知道自己都在超負荷地運轉,但似乎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2010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們國家有85%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其中70%的人稱自己“精神高度緊張,壓力太大”。近些年來,更是不斷有“成功者”因為“過勞”而猝然辭世的報道,其中不乏二十幾歲的知識分子與白領精英。他們長期處於快節奏的生活中,焦慮症與亞健康似乎都可以成為他們的共同標簽了。

英國著名時間專家格斯勒曾經說過:“我們正處在一個把健康變賣給時間和壓力的時代。而且,這種變賣是不需要任何契約的,以一種自願的方式把我們的健康甚至幸福抵押出去。”是啊,世界越來越小了,人越來越忙了,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了,這是必然的沒有辦法的事。可我們可曾思考過,這快節奏的生活健康嗎?

生命自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和時間節奏。飲食的營養、睡眠的充足,還有必要的休息、運動、娛樂、休閑……都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我們固然可以輕易地拋棄其中一項甚至多項,但是必須要以生命和健康為代價。這個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我們還可能在短期內察覺不到,這也正是它的致命之處。

外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遠離我們而去。”一個人正常的生命時間中,工作、生活、睡眠三者應該各占約1/3,隻要我們偏離這個生命最基本的規律,那麼就必須用健康來償還,這個代價很可能是我們所負擔不起的,任何人也不例外。

現在我們看到人們越來越遠離自然、運動、假期和家人,越來越遠離愜意舒適的休閑時光,和人們朝夕相處時間最長久的早已換成了電腦、手機、文件和辦公室。我們感慨大多數的現代都市人幾乎成了時間的奴隸。米蘭·昆德拉曾發出如此的感歎:“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古時候閑蕩的人到哪兒去了?民歌小調中遊手好閑的英雄,那些漫遊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兒去啦?他們隨著鄉間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