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別被人當槍使,也別算來算去算自己(2)(2 / 2)

有一次,由於小年的過錯讓公司出了些小麻煩,本來大家不公開,齊心協力就可以把問題解決的,但是秦漢群卻在公司領導都在的時候大聲地問小年整個事情的進展情況,弄得小年頗為尷尬。

之後,秦漢群私下找到小年,遞給他一個小盒子。小年打開一看,是一瓶非常名貴的酒,就問秦漢群什麼意思。秦漢群內疚地說:“你也知道,上次我說的那個事情,也是看見問題就給你指出來,都是為了你好。我當時也不知道領導在邊上啊。還好,整個事情解決了,希望你大人有大量,別跟我計較嘍。”

小年聽秦漢群這麼說,連忙答道:“你太客氣了,這點小事別放在心上。”

那件事之後,雖然通過大家的極力挽救也沒有讓公司蒙受損失,但是,因為聽到了小年和秦漢群的對話,經理覺得小年做錯事這麼遮遮掩掩的,很沒有大將風度,就不再像以前那麼信任小年了。而秦漢群則變成了領導非常器重的大紅人。

遇到這種情況,不要以為別人是真的來向你道歉,想想看最終誰得到利益就清楚了,別讓自己成為別人“打一打,揉三揉”的犧牲品,安安心心地吃了啞巴虧還不記恨他們。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秦漢群這樣的人時有出現,明明心裏對你恨之入骨,表麵上卻一副死心塌地與你交好的樣子。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消除你的戒心,好有機會抓你的小辮子,讓你蒙受損失。

周老伯和田老伯都是兩個老農民,兩人有事沒事就喜歡相互調侃過癮。然而,周老伯是個老實人,說過就沒事了,也不記仇;而田老伯是屬於那種不吃虧的人,一旦和周老伯抬杠輸了,便覺得麵子上過不去,總想再伺機報複一下。

有一次,當著眾人的麵,田老伯說周老伯:“人家都說頭發少的人聰明,你看你,都成光頭了也沒看出你哪裏聰明。”惹得眾人一陣大笑。周老伯接過來反駁:“你看看,這種人真不要臉,人家還說二皮臉是最厚的,現在看到你的臉皮才知道,還有比二皮臉更厚的。”這樣一來二去,兩人說紅了臉,大家不歡而散。

回去後,田老伯總覺得心裏不是個滋味,於是,在某天夜裏,把自己家的馬放到周老伯田地裏吃個痛快。這樣連續幾次,田老伯心理才算泄了氣。

沒想到的是,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濕鞋的,田老伯的馬最終還是被周老伯抓了個正著。知道自己的馬被抓後,田老伯便拿了好酒和小菜去找周老伯,一個勁地跟周老伯道歉,說是自己不小心,讓馬溜出去了。看在鄰裏的份上,周老伯也並沒責怪田老伯,並且還一再叮嚀他看好自己的牲口,小心被人偷了拿去賣錢。

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傑、天才人物的輝煌事業、燦爛前景毀在小人手裏,因為小人常常表麵熱情、好客,而在暗地裏卻做了手腳,真是讓你防不勝防。

這種喜歡背後踹你一腳,然後再給你揉揉的小人一般不是你的仇家,也不是敵手。他要是盯上了你,你是逃不掉的,因為他並不是與你在信仰上對立或者在利益上有衝突。他與你作對,那理由很可能聽起來都令人發笑,比如說你在那一次酒宴上敬酒沒有敬他。在熱鬧的酒席上,你隻不過少碰了一次杯,便給自己招來禍端。碰到這樣的小人,怎不令人惱火?

我們要盡量地避開這種慣於踹你一腳再給你揉揉的小人,不與其接觸;若是不幸碰上了,隻要他的行為有損你的利益,你就必須奮力反擊,將其暴露於陽光之下,以維護你做人的尊嚴和生存的權利。

6.聰明反被聰明誤

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自己更聰明,而“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卻也是很常見的。宋代大文豪蘇軾曾經說過:“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聰明本是一件好事,但自以為聰明、自以為了不起或急功近利往往就會做出“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傻事。

有一個出租車司機曾經常常去單位邊上的那個加油站給汽車加油。

一次,他要加100元的油,加油器的計價表蹦到99元的時候,加油的工作人員就手工控製油槍,99.4、99.6……99.99元,就此打住。“你的手夠準的!”司機表麵上好像佩服工作人員熟能生巧,實際卻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