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口才訓練法則(2 / 3)

我們要在這裏下定最大的決心,不讓這些死者白白犧牲;我們要使國家在上帝福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使這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長存。

1863年11月19日

第三節 瘋狂演繹樹立自信

樹立自信,也是令演講達到聲情並茂的基礎條件,所以,對自信心的訓練也是非常必要的。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呢?一般說來,越怕當眾說話,越要鍛煉當眾說話,隻有在反複的鍛煉中才能克服緊張的情緒,達到良好的心理狀態;永遠開不了口,就永遠怕開口,隻有多講多練才能從“不敢講”到“不怕講”。

狄裏斯在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據說,他天生聲音低沉,呼吸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雅典,政治糾紛嚴重,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備受重視。盡管狄裏斯知識淵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長分析事理,能預見時代潮流和曆史發展趨勢,但是他認為,自己缺乏說話的技巧,容易被時代淘汰。

於是,他做了一番周密細致的思考,準備好了精彩的演講內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講台。

不幸的是,他遭到了慘敗!因為他聲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齒不清,以至於聽眾無法聽清楚他到底說的是什麼。狄裏斯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後來,在朋友的幫助和鼓勵下,狄裏斯每天跑到海邊,對著浪花拍擊的岩石放聲呐喊;回到家,又對著鏡子觀察自己說話的口型,做發聲練習,堅持不懈。

經過幾年的努力,狄裏斯不僅演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樹立了自信心。當他再度上台演說的時候,博得了眾人的喝彩和熱烈的掌聲,並一舉成名。

由此可見,隻有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才能在各方麵得到提高。因此,我們絕對不能放過任何一次當眾練習講話的機會。

當我們參加某一個團體、組織,或出席聚會時,不要隻是袖手旁觀,而要施展渾身解數,進行練習。

當你第一次在眾人麵前說話的時候,也許會感到害羞、緊張、恐懼、不好意思,但是,有過幾次這樣的經曆之後,你的自信心自然就會得到提高。

我以前膽子也很小,人一多就不敢講話。但是,我利用一切機會大膽地練、反複地練,我參加學校的文藝宣傳隊、參加交際舞比賽、演講比賽、羽毛球比賽、相聲比賽,練習說快板、說山東快書、唱歌、跳舞等等……目的就是鍛煉我的口才和在眾人麵前表現的能力。

現在的我,早已今非昔比,我不但不怕講話,而且怕的是聽眾不夠多。到了這種境界,是一種人來瘋的感覺,人越多,發揮越好;遇到突發情況,發揮更好。這就是長期在眾人麵前訓練的結果,或許就是所謂的藝高人膽大吧!

由於在後麵的章節中,我們還將單獨討論自信心在講話中的作用這一問題。所以,在此主要以實際訓練為主。訓練的方法是,到人多的地方去練習,這次要求最好是在家人或朋友麵前。因為,很多人麵對熟悉的人更怕說錯話、丟麵子,因此,在熟悉的人麵前練習,也就更有利於自信心的提高。

第51天至第60天樹立自信範文練習《火燒雲》

蕭紅晚飯過後,火燒雲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大白狗變成了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喂豬的老頭兒在牆根靠著,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他剛想說:“你們也變了……”旁邊走來一個乘涼的人,對他說:“您老人家必要高壽,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空的雲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空著了火。

這地方的火燒雲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

天空裏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是在等著有人騎到它背上,它才站起來似的。過兩三秒鍾,那匹馬大起來了,馬腿伸開了馬脖子也長了,一條馬尾巴也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匹馬就變模糊了。

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那條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邊跑著,它的後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跑著跑著,小狗不知跑到哪裏去了,大狗也不見了。

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跟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也是那麼大,也是那樣蹲著,很威武很鎮靜地蹲著。一轉眼,一低頭,天空的東西就變了。要再找,哪怕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一時恍恍惚惚的,滿天空裏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麼也不像,什麼也看不清了,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愛好它的孩子。一會兒工夫火燒雲下去了。

第四節 以情動人以事感人

在我國演講界,彭清一教授的演講技巧和風格是最具藝術性的。他的每一次演講,都能給人以身臨其境、置身其中的感覺。

2006年1月1日,“輝煌中國——時代新聞人物創新與發展新年論壇暨新年盛典”在北京召開。彭清一教授應邀作《我將青春奉獻給祖國》的演講報告。

當他說到10歲喪母時,他的母親把他叫到身邊,輕聲地喚著他的小名說:“金河,咱家窮啊,你一定好好讀書,好好練字……”彭清一教授此時用的是擬人的手法,再現了當時的氛圍,尤其是說到聽大人說,到屋頂的煙筒上可以喊回母親的時候,場上一片寂靜,大家都在靜靜地聽著彭清一教授催人淚下的話語。當他回到家裏再見翟傑與彭清一教授在中國培訓論壇到母親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合上了眼,離他而去了。盡管母親離開他已經65年了,但是,每當他講到這裏,眼淚都會撲簌簌地落下來,在場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聽眾也都不禁淚流滿麵。

彭清一教授的演講讓聽眾為之動容,為之淚下,每一位聽眾都被他的無私奉獻精神深深地感染。這位精神矍鑠的古稀老人,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非凡的語言藝術,通過他的真誠、激情、幽默、沉吟、呐喊來闡釋人生、理想、信念,贏得了在場每一位聽眾的心。

相信每一位聽過彭清一教授講演的人,都會讚譽他為“傑出的鑄魂師,用生命呐喊的人”。他的講演就像他曾以《紅綢舞》、《西藏舞》為國家贏得兩枚金質獎章那樣,既高亢豪放,又委婉動人,他不僅為中國民族舞蹈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更讓共和國的演講舞台異彩紛呈。

他說人生是一個奮鬥的過程,人總得有點追求和精神;他說,勝利在堅持一下之中,隻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他說,熱情就是對工作高度責任感的體現;他說,不要發牢騷,不要發怨言,每天早上醒來,想一想我們為共和國、為老百姓做了些什麼;他說,真誠是打開心靈的鑰匙,人要高尚點、從每一件小事上磨煉自己……這些有關人生、理想、信念的觀點並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伴隨著小幽默、小段子、小相聲走進他時而洪亮、時而婉轉、時而帶有豐富表情的演講之中,形成了彭清一教授演講中的一道道亮麗風景。

所以,要使自己的演講有血有肉,聲情並茂,感動聽眾,就要付出真情,就要用事實去打動人心。

因此,接下來的10天是與眾不同的練習,不僅需要大家用嘴,更要用腦。第61天至第70天表現感情範文練習。

第61天:

①自己設計一個選題;

②根據選題的方向,製定相應的提綱。

第62天:

①根據提綱所列內容,自己搜集需要的素材;

②將素材分類並整理。

第63天:

按照提綱的內容,結合收集到的素材,自己進行演講稿的撰寫。

第64天:

對完成的演講稿,進行修改,包括刪加、潤色等等。

第65天:

通讀修改後的演講稿,並做最終定稿。

第66天至第70天:

①熟讀並背誦成稿;

②帶有感情的進行練習。

在撰寫和練習階段,為了了解和體會其他人的感情運用,也可以選擇一些感情色彩較濃的演講稿或文章作為參考和演練。

《賣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除夕,正在下雪,天氣冷得可怕。

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她的衣服又舊又破,腳上穿著一雙媽媽的大拖鞋。她的口袋裏裝著許多盒火柴,一路上不住口地叫著:“賣火柴呀,賣火柴呀!”人們都在買節日的食品和禮物,有誰會理她呢?

中午了,她一根火柴也沒賣掉,誰也沒有給她一個銅板。

她走著走著,在一幢樓房的窗前停下了,室內的情景吸引住了她。喲,屋裏的聖誕樹多美呀,那兩個孩子手裏的糖果紙真漂亮。

看著人家幸福的情景,小女孩想到了生病的媽媽和死去的奶奶,傷心地哭了。哭有什麼用呢?小女孩擦幹眼淚,繼續向前走去。

“賣火柴呀,賣火柴呀!叔叔,阿姨,買一些火柴吧!”

可是,人們買完節日禮物,都匆匆地回家去,誰也沒有聽到她的叫賣聲。雪花落在她金黃色的長頭發上,看上去是那麼美麗,可誰也沒有注意到她。

小女孩走著走著,一輛馬車飛奔過來,她嚇得趕快逃開,大拖鞋跑掉了。馬車過去後,她趕緊找鞋。那是媽媽的拖鞋呀,媽媽還躺在床上呢。可是,一隻找不到了,另一隻又被一個男孩當足球踢走了。小女孩隻好光著腳走路,寒冷的雪將她的小腳凍得又紅又腫。

天漸漸黑了,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少,最後隻剩下小女孩一個人了。街邊的房子裏都亮起了燈光,窗子裏還傳出了笑聲。食品鋪裏飄出了烤鵝的香味,小女孩餓得肚子咕咕直叫。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沒賣掉一根火柴,她拿什麼錢去給媽媽買藥呢?雪越下越大,街上像鋪了一層厚厚的白地毯。

小女孩一整天沒吃沒喝,實在走不動了,她在一個牆角裏坐下來。她用小手搓著又紅又腫的小腳,一會兒,小手也凍僵了。真冷啊,要是點燃一根小小的火柴,也可以暖暖身子呀。她終於抽出了一根火柴,在牆上一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來。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麵,小小的火光多麼美麗,多麼溫暖呀!她仿佛覺得自己坐在火爐旁,那裏麵火燒得多旺啊。小女孩剛想伸出腳暖和一下,火苗熄滅了,火爐不見了,隻剩下燒過的火柴梗。

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竄了出來,發出亮亮的光。牆被照亮了,變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見了房間裏的東西。桌上鋪著雪白的台布,上麵放滿了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一隻燒鵝突然從盤子裏跳出來,背上插著刀叉,搖搖晃晃地向她走來。幾隻大麵包也從桌上跳下來,一個個像士兵一樣排著隊向她走來。就在這時,火柴又熄滅了,她麵前隻剩下一麵又黑又冷的牆。

小女孩舍不得擦火柴了,可她凍得渾身直抖。她又擦了一根,哧!一朵光明的火焰花開了出來。嘩!多麼美麗的聖誕樹呀,這是她見過的最大最美的聖誕樹。聖誕樹上掛著許多彩色的聖誕卡,那上麵畫有各種各樣的美麗圖畫。樹上還點著幾千支蠟燭,一閃一閃地好像星星在向她眨眼問好。小姑娘把手伸過去,唉,火柴又熄滅了,周圍又是一片漆黑。

小姑娘又擦了一根火柴,她看到一片燭光升了起來,變成了一顆顆明亮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上劃出一條長長的火絲。所有的星星也跟著落下來了,就像彩虹一樣從天上一直掛到地上。

小女孩又擦亮一根火柴,火光把四周照得通亮,奶奶在火光中出現了。奶奶朝著她微笑著,那麼溫柔,那麼慈祥。

“奶奶——”小女孩激動得熱淚盈眶,撲進了奶奶的懷抱。“奶奶,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熄滅,你就會不見了!”小女孩把手裏的火柴一根接一根地擦亮,因為她非常想把奶奶留下來。這些火柴發出強烈的光芒,照得比白天還要亮。奶奶從來也沒有像現在這樣美麗和高大。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摟在懷裏。

她們兩個人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起來了。她們越飛越高,飛到沒有寒冷,沒有饑餓的天堂裏去,和上帝在一起。

火柴熄滅了,四周一片漆黑,小姑娘幸福地閉上了眼睛。

新年早晨,雪停了,風小了,太陽升起來了,照得大地金燦燦的。大人們來到街上,大家祝賀著新年快樂。小孩們穿著新衣,愉快地打著雪仗。

這時,人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凍死在牆角,她臉上放著光彩,嘴邊露著微笑。在她周圍撒滿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還捏著一根火柴。

第五節 該出手時就出手

無論是演講還是一般的講話,都是與聽眾、朋友進行思想、觀點和情感交流的過程,是人際交流的高級形式。

對於一個口才高手來講,你的語言不僅僅是一般的說話嘮嗑,而是在聲音、語調、語速、語氣等方麵都有更高的要求。這些,都是為了讓你的思想、觀點和情感更加準確、清楚、完美地表達和傳播。

但是,要想使你所表達的一切得到大家的共鳴,就要增加表達方式、增強表達效果。因為,說話的時候,沒有其他的道具,除了麵部表情之外,主要就是依靠各種姿勢,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手勢。這時,一定的手勢,能夠幫助你準確地表達出你心中的想法和觀點。可見,手勢在講話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手勢是訴諸聽眾視覺、給聽眾以直觀形象的構成部分,也是交流、傳播思想、觀點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輔助手段。

葉米·雅羅斯拉夫斯基說:“演講者的手勢自然是用來補充說明演講者的觀點、情感與感受的。”因此,手勢既可以引起聽眾注意,又可以把思想、觀點和情感表達得更充分、更生動、更形象,從而給聽眾留下更深刻、更鮮明的印象和記憶。

手勢的運用沒有什麼固定模式,完全是由講話人的性格和所要表達的內容以及講話者當時的情緒支配的,因人而異,隨講而變。

但是,如果在正式的場合進行演講,對於手勢運動的區域,是有個一般的、約定俗成的範圍的。

按演講者的身材可分上、中、下3個部位。

上位,是指肩部以上,常在演講者感情激越,或大聲疾呼、發出號召、進行聲討,或強調內容、展示前景、未來的時候運用;

中位,即從腹部至肩部,常在心緒平穩,敘述事實,說明情況、闡述理由的時候運用;

下位,即在腹部以下,這個部位的手勢除指示方位、列舉數目以外,多用於表達厭惡、鄙視、不快和不屑一顧的情感,或介紹、評說反麵的事物。

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手勢的運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技巧。中心問題是要與自己表達的意義相協調,突出地表達所講的內容和情感。

演講時,手勢的運用,主要有以下作用:

(1)形象

手勢是語言的形象化表達。例如:摸摸胡子表示高興,拍拍大腿表示讚歎,捶胸頓足表示悲痛,聲嘶力竭表示憤怒等等。

(2)點綴

如果一個人呆若木雞地站在一個地方喋喋不休地講個沒完,肯定不受歡迎。因為,他除了嘴,就沒有散發活力的地方,仿佛是個僵化的人。

適當地加一些手勢,會對他的講話起到一些點綴的作用,不至於讓人們覺得呆板枯燥。

(3)點睛

一個恰當的手勢,會對講話者的主題或內容起到點睛的作用。如:當他闡述關於海洋或雨的問題時,加一個魚兒遊動或下雨的手勢,會起到點睛的作用,使主題或內容更加清晰。

(4)吸引

通過手勢的不斷變化,可以吸引人們的視覺注意力,以期達到引導聽眾跟著你的講話內容同步行進的目的。

(5)互動

通過手勢的不同動作,引導或帶動聽眾的動作,會使聽眾有一種參與感,進而達到身心的互動。

(6)節奏

適當的手勢,可以加強語言的節奏。如:在講話的開始,加一個號召或就座的動作,會讓聽眾快速進入聆聽的狀態;在演講的過程中,語言發生快慢變化的時候,配之以適當的手勢,會使演講的節奏更加鮮明;在結尾的時候,加一個告別的動作,會提示聽眾起身離去。

(7)語氣

在需要重點強調的問題或內容的地方,加上一個手勢,會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如說“我們一定要完成今年的任務”的時候,加上一個揮拳的動作,即表示了決心的堅定;同時在揮手之間,也利於氣息和聲音的發揮,使語氣增強。

(8)強化

對一個問題做肯定或否定的時候,多次反複地做同樣的手勢,會起到強調和強化的作用,使聽眾牢記不忘。

其實,手勢的運用大可不必有一個什麼樣板或標準套路,如果那樣,一定是如同木偶。我對手勢運用的理解是:

(1)手勢的頻率要適度

所謂適度,就是當你的感情、情緒或語言需要特別強調或增強表現力的時候,就順其自然的做一些恰如其分的動作即可。不要動作過多,像群魔亂舞;也不要一動不動,呆若木雞。

另外,手勢動作的快慢,也要根據講話人的感情或內容需要,快慢有致。語速快,動作也要快;語速慢,動作也要相應慢下來。

(2)手勢的幅度要適度

一般情況下,場麵大、人數多的時候,動作就要盡量大一些,這樣一方麵表現你的大氣,另一方麵也給聽眾一個比較清楚的觀感。相反,人數少,場麵小的時候,動作可以小一點,這時如果動作太大,顯然和周圍的環境不相適應,給人作秀之感。另外,動作幅度的大小,還與所表現的題材和內容及感情有關。當表現一個人在說悄悄話的狀態時,動作就要小一點,以表示神秘感;當表現一個人在氣憤或激動時,動作就可以大一點,以表示他的情緒狀態。

(3)手勢的動作要美觀大方

說到動作的美觀大方,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身體協調能力和肢體藝術表現能力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演員、運動員、時裝模特都要進行形體訓練,這些都是有助於身體協調和美觀的。我們講話的手勢不要求要像他們那樣,但起碼也要給人一種美感,為你的講話增添一抹色彩。所以,建議在這方麵,可以稍微關注一下演員、運動員以及時裝模特的動作姿態,以借鑒。總之,你做出的動作要盡量給人一種美感、節奏感。在這方麵,如果有機會,聽一聽彭清一教授的演講,領略一下他的手勢、動作的風範,對你絕對是有幫助的。

(4)手勢的動作要與眼睛、表情及身體相協調

講話、手勢、眼神、表情、身體姿勢這些都是一體的,無論哪一方麵沒能做到協調一致,都會給你的講話帶來影響。例如:當講到高興的事情的時候,你的表情是痛苦的,你的眼神是呆滯的,你的肢體是萎縮的,那該有多麼難看,也根本不能將你的感情正確地表達出來。一般情況下,眼要跟著手勢走,身要跟著手勢動。

從第71天到第80天,我們主要訓練演講中的手勢運用,以達到“演”的效果。

所以,在對下麵的範文進行練習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文章的內容,編排相應的動作,將“演”與“講”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71天至第80天演講手勢範文練習《海燕》

高爾基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海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衝雲霄,它叫喊著……

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裏,烏雲聽到了歡樂。

在這叫喊聲裏,充滿著對暴風雨的渴望!在這叫喊聲裏,烏雲感到了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和勝利的信心。

海鷗在暴風雨到來之前呻吟著——呻吟著,它們在大海上麵飛竄,想把自己對暴風雨的恐懼,掩藏到大海深處。

海鴨也呻吟著——這些海鴨呀,享受不了生活的戰鬥的歡樂,轟隆隆的雷聲就把它們嚇壞了。

愚笨的企鵝,畏縮地把肥胖的身體躲藏在峭崖底下……

隻有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翻起白沫的大海上麵飛翔。

烏雲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麵直壓下來,而波浪一邊歌唱,一邊衝向空中去迎接那雷聲。

雷聲轟響。波浪在憤怒的飛沫中呼嘯著,跟狂風爭鳴。看吧,狂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扔到峭崖上,把這大塊的翡翠摔成晨霧和碎沫。

海燕叫喊著,飛翔著,像黑色的閃電,箭一般地穿過烏雲,翅膀掠起波浪的飛沫。

看吧,它飛舞著像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一邊大笑,它一邊號叫……它笑那些烏雲,它因為歡樂而號叫!

這個敏感的精靈,從雷聲的震怒裏早就聽出困乏,它深信烏雲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風在狂吼……雷在轟響……

一堆堆的烏雲像青色的火焰,在無底的大海上燃燒。大海抓住金箭似的閃電,把它熄滅在自己的深淵裏。閃電的影子,像一條條的火舌,在大海裏蜿蜒浮動,一晃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