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讓你的演講充滿魅力(2 / 3)

“行動似乎跟隨在感覺後麵,但實際上,行動和感覺是並肩而行的。行動在意誌的直接控製下,而我們能夠間接地控製不在意誌直接控製下的感覺。

因此,如果我們不愉快,要變得愉快的主動方式是,愉快地笑起來,而且言行都好像是已經愉快起來……”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一個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製你的思想來得到。幸福並不是依靠外在的情況,而是依靠內在的情況。

決定你幸福或不幸福的,不在於你有什麼,或你是誰,或你在什麼地方,或你正在做什麼,而是你怎麼想。例如說,兩個人也許在同一個地方做同樣的事;雙方也許擁有等量的金錢和聲望——但其中之一也許很難過,另一個卻很快樂。為什麼?

因為各人的想法不同。在酷熱無比的熱帶地區,那些可憐的農奴用他們原始的農具耕作著,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快樂的臉孔。而這些快樂的臉孔卻無異於我們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的冷氣辦公室裏所看到過的。

“沒有什麼事是好的或壞的,”莎士比亞說,“但思想卻使其中有所不同。”中國古代有句老話,叫做“和氣生財”(一個沒有微笑麵孔的人,不能做生意)。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對那些整天都看到皺眉頭、愁容滿麵、視若無睹的人來說,你的笑容就像穿過烏雲的太陽;尤其對那些受到上司、客戶、老師、父母或子女的壓力的人,一個笑容能夠幫助他們了解一切都還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他們的世界裏是有歡樂的。

拿破侖·希爾敘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有一天,有位老婦人來到我的辦公室,送進來她的名片,說她一定要見到我本人。我的幾位秘書雖然經過了多方試探,卻無法使她露出她訪問的目的及性質。因此,我認為,她一定是位可憐的老婦人,想要向我推銷一本書。

當我走出我的私人辦公室,踏上走道時,這位老婦人——她站在通往會客室的欄杆外麵——臉上開始露出了微笑。

我曾經見過許多人微笑,但從未見過有人笑得像這位老婦人這般甜蜜。

這是那種具有感染力的微笑,因為我受到她的精神影響,自己也開始微笑起來。同時,我想起了母親,也是一位女人。於是我決定不管是什麼書,都要買下來。

當我來到欄杆前時,這位老婦人伸出手來和我握手。一般來說,對於初次到我辦公室訪問的人,我一向不會對他太友善,因為如果我對他表現得太友善了,當他要求我從事我所不願做的事情時,我將很難加以拒絕。

不過,這位親切的老婦人看起來如此甜蜜、純真而無害,因此,我也伸出手去。她開始握住我的手,這時候,我才發現,她不僅有迷人的笑容,而且,還有一種神奇的握手方式。她很用力的握住我的手,但握得並不太緊。”

微笑在聖誕節的價值就在於它不花什麼,但創造了很多成果。

它豐盛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會使那些給予的人貧瘠。

它產生在一刹那之間,但有時給人一種永遠的記憶。

沒有人富得不需要它,也沒有人窮得不會因為它而富裕起來。

它在家中創造了快樂,在商業界建立了好感,而且還是朋友間的口碑。

它是疲倦者的休息,沮喪者的白天,悲傷者的陽光,更是大自然的最佳良藥。

但它卻無處可買,無處可求,無處可借,無處可偷,因為在你把它給予別人之前,沒有什麼實用的價值。

假如在聖誕節最後一分鍾的匆忙購物中,我們的店員累得無法給你一個微笑時,我們能請你留下一個微笑嗎?

因為不能給予微笑的人,最需要微笑了!

因此,如果你要別人喜歡你的話,請你:微笑。

第三節 幽默的魅力

幽默是交際藝術中最困難的事情了,它不僅需要人的樂觀天性,更需要一定的知識技巧。我們的課程中一直強調說笑話技巧的訓練。幽默的人,擁有吸引人的無比魔力。使人發笑是一種多麼大的力量,從來沒有人去測量過。不過,沒有人能否認,在艱難的人生中,誰都喜歡親近使人發笑的人。是他們幫我們卸下了肩上的擔子與心頭的掛慮,換來片刻輕鬆。

如果你想塑造一種個人魅力,那麼不論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也不論你是美是醜,是機伶或是木訥,唯一不會失誤的秘方,隻有一個,那就是幽默。從表麵看來,幽默好像隻是說說笑話,那麼你不妨背幾則笑話,找個人多的地方說說看,好像不怎麼靈光,是吧。幽默能成為一種魅力,它絕非隻是說說笑話這樣容易的事。

大律師綽特始終認為,用一種漫不經心的方法最有效力。當審案的時候,他不是把腿翹起來,就是把椅子往後倚靠著,把手抱著頭;或者是把腿伸直,手放在口袋裏。他總是不激奮,不發脾氣,而且不甚吃力的樣子。他好像把審案當作一個大笑話一樣。沒有什麼爭論,而是一種表演。他那種幽默性,使法庭充滿了笑料。向著他吼叫或憤怒是不可能的。

這種冷靜的方法,如果能使對方發脾氣,就更有效力。對方本想激起你的憤怒而得勝,卻被你的冷靜態度激怒了,這不是很可笑嗎?

其實,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它的先決條件是:一個人要能夠全盤接受自己,也接受別人;能夠了解人生的沉重與嚴肅,而後輕鬆看待它,最重要的,是心存善意,在聰明的冷眼之外,還有溫情與熱心。

而幽默的第一步,就是先學會自嘲。懂得幽自己一默,而不是費勁力氣自我吹噓,自我標榜,反而會博人一笑,讓人真正受到吸引。開自己玩笑,是從平凡的、趣味的、不甚完美的角度來觀看自己,讓別人有喘一口氣的機會,也讓自己能夠很快地從遙不可及的寶座上滾落紅塵,與眾生同聲一笑。

隻會用損人的方式,不留口德的讓對方難堪,讓大家發笑,這是一種不智的行為。那樣自認為聰明,其實隻是給對方下不了台階,使自己形象降低罷了。所以真正懂得幽默的人,是自我嘲笑,而不是嘲笑他人。

會說逗笑大家開心的人,去哪兒都占了上風。人人都喜愛開心果,誰愛愁眉苦臉呢?雖然他們背後或許有滿腹苦水,但是麵對大家時還是把歡笑帶出來,誰能不愛他們呢?康德說:“在一切引起活潑的、感動人的大笑裏,必須有某種荒謬悖理的東西存在著。”“笑是一種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的感情。”康德的這兩句話,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幽默致笑的因果聯係。幽默常常能造成使人出乎意外的奇因異果,從而導致令人驚奇地發笑。康德所講的“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正是來自幽默造成得使人出乎意外的奇因異果。

幽默的核心是應該有贏得使人讚歎不已的巧思妙想,從而產生令人欣賞的歡笑。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巧的是客觀事實上的巧合,但更多的是主觀構思上的巧妙。巧是事物之間的某種聯係,沒有聯係就談不上巧。如果能在別人沒有想到的方麵發現或建立某種聯係,並合乎一定的情理,就不能不令人開心。

幽默的內容往往含有使人忍俊不禁的荒唐言行,從而使人情不自禁地發笑。俗話說:“理不歪,笑不來。”荒謬的東西是人們認為明顯不應該存在的東西,然而它居然展現在我們麵前,不能不激起我們心靈的震蕩。

笑料的內容取決於開玩笑的人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能給對方啟迪和精神上的享受,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有一次,一位女士怒氣衝衝地走進食品商店,向營業員喝道:“我叫我兒子在你們這兒稱的果醬,為什麼缺斤少兩?”

服務員一愣,待她道出原因之後,就有禮貌地回答:“請你回去稱稱孩子,看他是否長重了。”這位媽媽恍然大悟,臉上怒氣全消,心平氣和而又很高興地對服務員說:“噢,對不起,誤會了。”

這位服務員小姐認準了自己是不會稱錯的,現在便隻剩下一種可能,即是小孩把果醬偷吃了。如果明說“我不會搞錯的,肯定是你兒子偷吃了”,或者“你不找自己兒子的麻煩,倒問我稱錯沒有,真是莫名其妙”,這就不但不能平息顧客的怒氣,反而會引發一場更大的爭論。因此,服務員用幽默委婉的語氣指出婦女所忽視了的問題,這樣既維護了商店的信譽,又避免了一場爭吵,贏得了顧客的好評。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我們要注意相互尊重,彼此理解,並且要達到互惠互利。所以,當我們準備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對方的要求,考慮到他們在這一問題上所持的態度。如果兩者之間存在著不一致,應把這些不一致或矛盾視為自然的、可理解的,然後尋求解決的途徑和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結果。這樣,不僅能使問題獲得解決,還能增進彼此的關係和友誼,為以後的進一步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鋼琴家波奇在一次演奏時,發現全場有一半的座位都是空著的,他對聽眾們說:“朋友們,我發現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下了二三個座位的票。”聽了他的話,這半個屋子的觀眾都開始放聲大笑。這一無傷大雅的玩笑,讓人一下子就對他印象深刻起來。

開玩笑是為了活躍氣氛,顯示出你的智慧幽默,但事情往往都有兩麵性,通常有利也有弊,玩笑過了分,就會樂極生悲,搞得大家不歡而散。要想很好地應用幽默,首先應確定你朋友的類型,一般來說,朋友可分為三大類,一種是機智狡猾型,另一種是大智若愚型,第三種介於兩者之間。

對於第一種人開玩笑,他不會讓你占到任何的便宜,他會立刻組織語言對你進行反攻,不過,這樣也許會令你的思維速度得到很快地提高。

對於第二種人開玩笑,他會顯得若無其事,與大家一道歡笑,或者裝傻,似乎不懂得此事。因此,這兩種人的玩笑都可以開。

可是這第三種朋友就不好辦了。這種人被人笑過之後,很容易惱羞成怒,懷恨在心,最後搞得大家不歡而散。所以,如果你想開安全的玩笑,一定要先了解朋友們是哪種類型的人,這樣,開起玩笑來,才會既無傷大雅,還又顯出你的技藝高超。

另外還要注意一點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幽默是一種高級的智力活動,它能化解對方心中的怒火,使對方迅速消除怒氣,轉怒為喜。所以,在演講時中若遇到難處,應善用幽默,化解尷尬局麵,令聽眾們心平氣和,愉快高興,從而也會讓聽眾們在笑聲中忘記尷尬,融入到你的演講中,而此時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第四節 讚美的魅力

在談判中,為了取悅對方,使對方感覺到心情愉快,可以適時地對對方表示讚美。但是在對他人進行讚美時,應當注意做到實事求是,措辭恰當。在說出你的讚語之前,先要分析一下,這種讚美有沒有事實根據,對方聽了是否會相信,別人聽了是不是會不以為然。在生活中,會有許多人因不同的目的走到一起,然後又各奔前程。在這短短的相聚中,也要把握運用讚美的機會。

誠然,在不同的環境下,陌生人本身“傳遞”給你的不同,那麼你的讚美就要有所不同。有的時候,你可以從其言談舉止,推測其職業,從而打開話題。所以,你大可以讚美其職業,或者因性別、場合的不同,讚語有所變化。也許你的讚美之詞不會收到很大效果,但它至少可以使你心情愉快,使所處環境的那種氣氛顯得輕鬆、活潑。

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使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人們之間更加需要合作。在社會活動中,人們會有不同程度地有求於人的情況。怎樣才能使你的需要求得到滿足,不至於被對方拒絕呢?這就需要你能夠十分巧妙地運用讚美,將對方引入你設定的情景,然後提出你的要求,這樣,會使你的要求成功地得到滿足。

當然,大家相互間都是陌生人,其中的距離是玄妙的,每個人的經曆不同,心靈感應也就有差異,有時一句得體的讚語,會使你和他或她都感到很親切,仿佛已相識了很久;有時你稱讚對方,卻會引起對方的反感。那麼如何把握同從事不同職業的人的距離,對於你對他們的稱讚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變得特別重要了。

如何使你的讚美同陌生人保持恰當的距離,這裏沒有定規。不同職業的人的區別是粗線條的,該如何保持,還需要在具體的情況下,根據對方傳遞出的信息去感受一下,然後進行推測。當然,在人際交往中,具體的距離還是需要稍微遠一點的為好,以免給對方會留下什麼不好的印象。

在讚美陌生人時,不可根據對方的年齡大小和性別來確定你與他或她所保持的距離,如果對方和你是同齡人,且又是同性,這個距離可以近一點,如果對方和你年齡相差太大,且又是異性,這就需要你能恰當地察言觀色,然後再確定適當的距離。

一般地說來,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讚美,反應會更熱烈一些,容易接近。對於同齡的異性,特別是年輕人,其距離就相當奧妙了,這時的距離要根據對方的言談舉止所傳遞的信息而有所調整,如果他或她對你較為冷淡,你要適當地拉開距離;若他或她對你較為熱情,如果這也正是你所期望的,那麼,你就可以讓你的讚美更熱情一點,適當地靠近他或她。當然,這裏的適當是因人而異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去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