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索水河畔三官寺(1 / 1)

巍巍茅花山下。清清索水河畔,有一個在湘西小有名氣的山鄉——三官寺鄉。此鄉距慈利縣城76公裏,是慈利縣西北的邊陲之鄉。據傳數百年前,此地修過許多寺廟,其中一所供有天神、地神和水神的寺廟影響最大,“三官寺”地名即由此而來。

深秋的一日,我們采訪邊遠山鎮來到此地,得到了鄉黨委書記趙群華、鄉長陳光學、秘書何雙全等人的熱情接待。通過他們細致的介紹和引導,我們采訪到了許多有關三官寺的鄉情及現狀。

三官寺鄉共轄26個村,一個鄉辦林場,258個村民小組,現有人口210437人。全鄉總麵積167700畝,有耕地21500畝,人均超過一畝。從資源上來看,三官寺鄉擁有博大的山林,也不乏種植稻棉的坪區。但因地方偏僻,交通閉塞,在長時期內,該鄉一直處於全縣的貧困狀態,人均純收入遠低於全縣的平均水平。

為了改變全鄉的落後麵貌,近年來,鄉黨委和鄉政府作了不懈的努力。特別是去年以來,鄉黨委重點抓了26個村黨支部的整頓,先後撤換了9個不合格的村黨支部書記、3個村委會主任、9個村委會主幹,重新起用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有開拓進取心的村幹部,從而使各個村的農村工作煥發了新的活力。比如,原雲山村的黨支部書記在任17年,他領導的黨支部僅發展黨員1人,而這位黨員預備期又拖了3年還不讓他轉正,全村的工作也幾乎處於癱瘓狀態,群眾對此反映很大。鄉黨委經過調查研究,撤銷了這位支部書記的職務,重新選一位新的支部書記。新支書工作積極負責,短短一年內已使全村各項工作都走在了全鄉的前列。象雲山村這樣的情況全鄉還有好幾個。鄉黨委經過大力調整領導班子,使這些後進村的麵貌都發生了大的變化。全鄉的農村工作隨之有了大的起色:到10月底止,全鄉糧食定購、農業稅、上交提留等幾大任務已在全區率先完成。

在調整村級領導班子的同時,鄉黨委和鄉政府還十分重視科技興農工作,有600多人先後參加了鄉裏舉辦的科技培訓班。為促進經濟發展,鄉政府在全鄉建起了水稻、蔬菜、西瓜、水果、用材林、杜仲、養羊、養豬等八大基地。同時發展了412家鄉、村、組及個體戶企業49個,年產值440萬元。從去年以來,全鄉還新修和整修了10所村小,麵積達4000多平方米,新修了一棟1083平方米的鄉中心完小。鄉衛生院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現已建成擁有111O多平方米建築的鄉衛生院。此外,該鄉的集鎮建設也已初具規模,一條寬20米,長800米的水泥街道的建成,徹底改變了該鄉集市的破舊麵貌。如今,圍繞這條街道,兩旁的建築拔地而起,數十家小商店和旅社酒家,烘托出了小鎮的熱鬧氣氛。每逢三、六,九日,這裏的集市更分外活躍。從桑植、武陵源區及慈利縣境內來趕集的人每次不少於8000人。集市上有豬場、牛場及250多個大小攤點,每次集市的成交額達10餘萬元。

三官寺鄉地處三縣區交界處,是毗鄰的武陵源區政府所在地,離鄉政府僅有10多公裏,如若依托武陵源這個巨大的旅遊市場,該鄉發展經濟的前景將是十分可觀的。鄉黨委和鄉政府認識到這一點,目前正抓緊製定實施新的發展計劃:鞏固8大基地,新修兩條公路,整修5條村道,在街上再建一條幸福路,建立有線電視接受站。建立幾個較大規模的鄉辦企業等等。如果這些計劃實現,該鄉的經濟發展將會邁上新的台階。那頂長期戴在該鄉頭頂上的貧困帽子,便會被徹底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