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4章 友情再好也務必保持一定的距離(1 / 1)

形影不離、無話不說的就一定是最親密的朋友嗎?答案是不一定!人們都說距離產生美,交友也不例外,朝夕相處不分彼此的朋友往往會很快失去新鮮感,甚至最終變成陌路人。

作為朋友的主體畢竟是兩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經曆,接受不同的教育,其人生觀和價值觀也不可能完全一樣。正如一對處於“蜜月期”的新婚男女一樣,當兩個人的距離逐步縮減為零時,彼此的差異和缺點也就越來越明顯地凸現出來,於是,求同的動力變小,從尊重對方到容忍對方再到挑剔對方,難免會在相互的碰撞中傷及情感。朋友之間也隻有適度地保持距離,才能夠增進雙方感情。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數愈是頻繁,這種差異就愈是明顯,經常形影不離會使這種差異在友誼上起到不應有的作用。

天榮早就知道好友誌冬有大手大腳、不拘小節的毛病,天榮一直認為這是男子漢粗獷豪放的體現,甚至因此埋怨自己什麼事都算計,節儉得對自己有點苛刻。

因為照顧得病的父親,天榮通過誌冬調到了他的單位,兩個好朋友一下子形影不離了,聊天、遊泳、喝酒,出則成雙,入則成對,誌冬也經常幫助天榮照顧父親。

不久,天榮厭倦了這種生活,並開始討厭誌冬粗獷豪放的性格。每次吃飯,誌冬都會要上滿滿的一桌菜,有時吃完飯,一抹嘴起身便走,留下天榮“買單”。一向節儉的天榮勸了誌冬多少次,誌冬也不聽。一次吃飯,上述情況再一次出現,這一次天榮非常惱火,付完錢告訴誌冬,我父親需要照顧,以後吃飯不要叫我了,誌冬吃了一驚,也非常生氣,都多年的老朋友了,這算什麼呢?何必當真。

不該發生的事在一對令人羨慕的朋友之間出現了,真讓人感到遺憾。

交友不要過往甚密,因為,一則它影響雙方的工作、學習和家庭,再則會影響感情的持久。交友應重在以心相交,來往有節,保持一定距離。

小雷與吳瑞是同一宿舍的好友,他們是因為住在一起才成為朋友的,他們戲稱宿舍是他們的家庭,所有的東西都沒有“標簽”,甚至工資也混同一處,兩人為這種關係而驕傲,別人的眼裏流露的也是羨慕的目光。

不久,吳瑞有了女友,經常出去逛逛商場,吃頓飯,於是兩人的合作經濟出現了危機。

事有碰巧,一天小雷的母親病了,當小雷回宿舍取錢時,麵對的卻是空空的抽屜,小雷不由得問吳瑞,“錢哪兒去了,剛發工資僅三天。”吳瑞說:“為女友買了條項鏈。”小雷無言地離開了。他在別人那裏借了錢為母親看了病。兩人的友誼出現了裂痕。有一天,兩人提及此事,大吵了一架,不得已分手了。

交往過密不留距離,還表現在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占用朋友的時間過長,把朋友捆得緊緊的,使朋友心裏不能輕鬆、愉快。

林穎把王怡看成比一日三餐還重要的朋友,兩人同在一個合資公司做公關小姐,公司的工作紀律非常嚴格,交談機會很少。但她們總能找到空閑時間聊上幾句。

下班回到家,林穎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給王怡打電話,一聊起來能達到飯不吃、覺不睡的地步,兩家的父母都表示反對。

星期天,林穎總有理由把王怡叫出來,陪她去買菜、購物、逛公園。王怡每次也能勉強同意。林穎每次都興高采烈,不玩一整天是不回家的。

王怡是個有心計的姑娘,她想在事業上有所發展,就偷偷地利用業餘時間學習電腦。星期天,王怡剛背起書包要出門,林穎打來電話要她陪自己去裁縫那裏做衣服,王怡解釋了大半天,林穎才同意王怡去上電腦班。可是王怡趕到培訓班,已遲到了15分鍾,心裏好大的不痛快。

第二個星期天,林穎說有人給她介紹了男朋友,要王怡一起去相看,王怡說:“不行,我得去學習。”林穎怕王怡偷偷溜走,一大早就趕到王怡家死纏活磨,王怡因此沒有上成電腦班。

林穎一如既往,滿不在乎,她認為好朋友就應該天天在一起。有時星期天照樣來找王怡,王怡為此躲到親戚家去住。這下林穎可不高興了,她認為王怡是有意疏遠她。林穎說:“我很傷心,她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可她一點也覺察不到。”

林穎的錯誤在於,首先是她沒有覺察到朋友的感覺和想法,過密而沒有距離的交往幾乎剝奪了王怡的自由,使王怡的心情煩躁,不能合理地安自己的生活。

之後,林穎開始與王怡聚會少了,可是她驚奇地發現,她們的友誼反而更加深厚了。

[編者點評]

交友謹慎一點就一定要與朋友保持適當的距離,做到有禮有節,尤其不要過多的幹涉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