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利益朋友容易成為最危險的敵人(1 / 1)

交友不夠謹慎,錯交了朋友,那麼,這種朋友往往就是最能危害你的敵人。

經濟活動的擴大,社會交往的增多,個人活動的輻射,使“朋友”在當代不能走俏。俗語:“多個朋友多條路”,其實“朋友”不僅是“路”,還是信息,還是聲勢,還是捧月眾星,還是成交鵲橋,還是躲難的法寶。當然同時是一種頭痛,一劑瀉藥。

“朋友”在中國傳統中是兩彎相映的明月組合,講究一個肝膽相照,義字當先,可惜當今正在為一個“利”字浸泡。

如今的朋友確實像一些按摩情感的騙子強盜!

君不見,朋友間打夥開店,集資辦廠,有幾個不是虧則扯皮拉筋,賺則打鬥紅眼的?

一個眾人爭當掘金客的時代,一個個體意識代替集體意識,存在意識代替理想意識,金錢意識代替事業意識的年月,梁山泊之大秤分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之遺風能不擱淺?

張醫生就讓“朋友”弄得慘透了。

1990年8月張醫生在桂林進修,碰到一個叫毛玉鳳的女人心髒病發作。救死扶傷為張醫生的信條,他馬上組織搶救,這以後,兩人自然結成朋友。毛玉鳳金絲眼鏡,文質彬彬,常說要報救命之恩。1990年8月,說自己所在的深圳公司給她分了4個股份,每股2500元,三個月後可獲利兩萬,並表示讓兩股示謝恩。此等朋友、此等友情,張醫生不由不信,立即將5000元交給毛。

1991年春節後,毛又對張醫生說:“上次股紅沒分,是公司用股紅做一筆大生意,三個月每股回報3萬。因為是老朋友,親戚我都沒給,再讓兩股給你,每股3000元。”話語情熱乎乎的,張醫生又把父親多年積攢的6000元交給毛,毛說她這個朋友“爽”,不久,又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兒子小李。

小李對張醫生說:“你是我媽的朋友,我就算你的幹兒子,我一定要在經濟上幫你。”

又說:“我和北京一個朋友在內蒙古辦了個山羊養殖廠,做羊皮出口生意,年純利幾十萬元,衝你是媽媽的朋友,把一個3萬元的股份給你吧,半年賺10萬元。”

張醫生友情難卻,況且利大,扯債拉債借了3萬元交給小李。

她天天盼分紅還債盈利,不料,1991年7月的一天,得到的消息是雙方的生意都虧了,張醫生隻覺得五雷轟頂。

莫非毛某是騙子?不像,因為她的兒子小李又來了,晃一晃50元一紮的現金,拿出一張4萬元的欠條,說要去買一隻價值連城的古瓶,買了回賣150萬,還他張醫生後還有多的。

人家舉債設法還錢嘛,張醫生再次為朋友之情感動,跟著小李去取那價值連城的古瓶。

誰知取到手小李說有事要先走,走後她又給自行車撞了一下,古瓶應聲粉碎。

到小李那裏去時,小李正拿著菜刀要她賠償古瓶,張醫生因此投資分文未得還給小李開了欠債20萬元的欠條。

張醫生這以後病倒床上,好在病後向公安局報了案。

公安局說這叫“殺熟”,一種當前極其普遍的宰朋友手段。

“殺熟?”張醫生聞所未聞,她不懂朋友之道何以變得這樣險惡。

她本能地喃喃一聲:“既如此,人幹嘛還交朋友?!”

張醫生的教訓是慘痛的,但不算巨大。殊不知到處有“殺熟”的慘劇,如1991年6月,江蘇國營新洋農場油米場給深圳一位董姓的朋友騙去600噸大米價值63萬;1992年W市210名窮教書匠給一位代理新疆某油田內部債券的朋友涮去100萬。著名的“殺熟”例子恐怕得推全國最大賄案犯曾利華。她慣用的手法是以朋友的推心置腹和朋友的熱情奔走,幫要房地產項目的“朋友打通關節”,當然,“關節費”是要的,一次是44萬元人民幣和1000美金,一次是60萬人民幣和2.8萬美元,要到後則大大咧咧地揣到私囊裏頭。

人們記憶猶新的傳銷活動害得多少親朋好友傾家蕩產,走投無路。因此,大家一定要記住:不要相信朋友。

這意思是,朋友幫忙對價錢並不劃算,殺了還不好說,殺的凶險又隨時存在。幫你租門麵的朋友也許在當過手錢的房東,幫你資金的朋友也許要收你的高利貸,幫你介紹生意的朋友也許要狠狠殺你一筆回扣,幫你裝電話的朋友至少要帶走你一條紅塔山、二瓶洋河酒。

朋友之情是個軟綿綿的玩意,有彈性,有回旋之利,因此人們熱衷將它做屠刀的刀把。

軟情用硬刀殺,殺著殺著,殺者不料,軟情走向硬化!

[編者點評]

友情隱藏著商情,友道則蛻變為畏途,友誼沉浸於利害,友好則難渡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