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我們要建設___、___、___、___的社會。
2.“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這句詩的作者是___。
3.被人們親切稱為“恒山腳下的最美女警”___。
二、思考題:
1.從鄉村教師宋玉剛身上,我們學習到了什麼樣的可貴品質?
2.結合周蘭香的先進事跡,談一談我們應該如何向她學習。
3.哪些事跡可以反映出任長霞鐵麵無私、秉公執法的優秀品質?
愛國,每個中國人的DN;
(一)我們為什麼要愛國?
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就教導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在上小學的時候,我們的小學老師也告訴我們一定要愛國。老師的教導使我們認為愛國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那麼,一個人為什麼要愛自己的祖國呢?
愛國主義是人類最為普遍的一種民族情感;
愛國主義是人類普遍的情感。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祖國,就像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正因為如此,每一位中華兒女總是對自己的祖國有著深深的眷戀之情。這種深深的眷戀之情日積月累,最終內化為每個中華兒女生來就具有的愛國情感,成為每一位中華兒女血脈中永遠不變的基因。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說:“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
鄧小平說過:“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愛國心者,起於人民與國土感情,猶家人之愛其居室田產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我覺得凡是腳站中國土地,嘴吃中國五穀,身穿中國衣服的,無論男女老少,都應當愛中國。”
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23歲時在美國獲得了工科博士學位。許多公司大老板以種種優厚的條件要他留在美國,並勸他說:“科學無祖國。”茅以升回答道:“不!縱然科學無祖國,但是,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他毅然放棄了洋房、小汽車、高薪,回到了當時還是一窮二白的祖國。這種對祖國最真摯、最深厚的感情,就是愛國主義的表現。
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信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縱觀曆史,曾與中國一起被列為世界文明古國的其他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衰落在曆史的風塵中。早在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比較了各個文明古國的發展史之後就曾斷言:“隻有黃河、長江流過的那個中華帝國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國家。”一百年後,英國著名學者羅素也發出驚歎:“自孔子以來,埃及、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包括羅馬的帝國,都消亡了,但是中國卻以持續的進化生存下來。”
中華民族曆經滄桑,飽受戰火,卻一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原因何在?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支柱,愛國主義為中華民族的生存提供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個曆史時期,總有仁人誌士高舉愛國主義大旗,為國家而戰,為民族而戰!
春秋戰國時,孔孟等就提出了“一匡天下”“定於一”等維護國家和民族統一的思想。
楚國著名愛國詩人屈原不惜以死來表達對民族、國家命運的擔憂。
南宋著名詩人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抒發了念念不忘統一的情懷。
民族英雄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表現了詩人把生死置之度外,隻要對國家有利就勇往直前的大無畏氣概。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幾千年愛國傳統的民族,作為一個中國人,愛國這種傳統美德就像我們從祖先身上繼承的DN,已經成為我們每個人血脈的一部分。
(二)愛國,就要對中國有信心;
熱愛祖國,首先要對中國充滿信心。
在《可愛的中國》一文中,方誌敏烈士這樣寫道:
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敝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讚美的光明前途。中國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一座萬裏長城和開鑿了幾千裏的運河,這就證明中國民族偉大無比的創造力!中國在戰鬥之中一旦斬去了帝國主義的鎖鏈,肅清自己陣線內的漢奸賣國賊,得到了自由與解放,這種創造力,將會無限地發揮出來。到那時,中國的麵貌將會被我們改造一新。所有的貧窮和災荒,混亂和仇殺,饑餓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殺滅中國民族的鴉片毒物,這些都是帝國主義帶給我們可憎的贈品,將來也要隨著帝國主義的趕走而離去中國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歎,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殺,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淒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地立在人類的麵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的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