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恪守職責是寶貴的財富(1 / 3)

恪守本職是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引以為榮。具有這種品質,民族才能進步,生活才有希望。否則,自私自利、愛慕虛榮、貪圖享樂的惡習會占據人們的心靈,那樣災難就會來臨,國家和民族就會走向衰落,甚至是滅亡。

法蘭西民族之所以會崩潰,眾多有識之士都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們認為,是因為這個民族拋棄了社會責任感,人們心中不再有忠誠。在大戰前夕,法國進駐柏林的武官斯多菲爾上校為此感到十分擔心。1869年8月,他在寫給皇帝的一封信中(戰爭爆發前一年),談到了德國人的優點。他說,德國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嚴明的紀律意識,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崇尚勤勞、勇氣和美德,具有寶貴的奉獻精神。為了民族的振興事業,他們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恪守本職是他們的天性。如此愛國的民族,是極罕見的。然而,法蘭西民族卻盛行享樂浮華的風氣,令人沮喪。我們的人民目空一切,對正義、道德置之不理。根本不注重家庭生活,更別提愛國的抱負和決心。他們鄙夷勤儉節約,沒有敬業愛崗和拚搏奮鬥的精神。他們缺少堅定的信仰,輕狂地嘲弄、挖苦別人,這一切是多麼的浮華輕薄啊!唉,法國人如此無視真理和職責,必然會導致災難的降臨!

斯多菲爾上校出色的報告中有以下一段話:“這個民族(法蘭西)遺失了許多深邃的思想、忠誠的品德、高貴的情操和英勇的精神。過去它們曾經是那樣的純潔、美好,可現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再這樣下去,法蘭西民族將隻擁有一堆精神垃圾。更可悲的是,法蘭西人民還沒意識到自己的處境。當他們在不斷地墮落時,那些上進心很強的民族已經日益趕上他們,他們最終被人家遠遠地拋在了後頭。就像逆水行舟一般,不進則退。毫無疑問,法國將處在人類曆史車輪的後麵。”

我們這個年代,很少會有真正的英雄了。為什麼後人沒有繼承前輩的光榮傳統呢?即便偶爾會有人因為職責大聲疾呼,但他們的聲音卻猶如汪洋中的一聲微弱的啼哭,剛發出就已被淹沒了,恐怕很難會有人聽見。德托克維爾就是一個例子。不幸的是,他最終沒能逃脫遭監禁、流放並被剝奪公民基本權力的厄運。在給朋友克爾格雷的信中,他寫道:“我們同命相連,但為了完成自己的本職和任務而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毫無怨言。麵對阻撓和波折,我仍會堅持不懈,而且我還發現自己越來越有活力。我相信以後很難再有像我們這樣盡職盡責的人,在我們的內心,實現全人類的利益是至高無上的目標。”

德托克維爾是如此的寬厚仁慈,但有很多東西卻是他無法容忍、遷就的。他曾經對人說:“有些人鄙視普通、平凡的人們,但樂意為他們效勞;有些人卻懷著同樣的愛心為他們服務。盡管前者也是在恪守職責,在做善事,但他們的眼中會流露出輕視和鄙夷,行動自然不夠徹底。因此,人們不會信賴他們,也不會對他們心存感激。我希望自己是屬於後者,雖然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對同胞和人類懷有無比真摯的熱情和愛心,對許多人的粗魯、卑鄙和愚昧,我感到十分的厭惡和痛恨。”

自從路易十四掌握政權以來,法國就處於戰火頻繁發生的局麵,暴動、騷亂和好戰的情緒日益高漲。其中不乏有忠誠於人類的人們提出抗議,這些負責的人反對戰爭,反對暴動和騷亂。為了抵製不良的傾向,他們四處奔波呼籲,還親自闡述教義。牧師聖·皮埃爾就是勇敢者之一。他不顧個人安危,公開斥責路易十四發動的戰爭以及君主就是“崇高”的荒謬,他還積極主張世界和平,為此,他失去了學院裏的職務。皮埃爾隻身來到烏得勒支,參加了神職人員組織的定期大會。他在會上極力宣傳和平的觀念。牧師為人忠誠老實,倡導和平。杜蓬主教把他的計劃稱為“一個忠誠的人的夢想”,然而,皮埃爾的夢想隻能存在於福音書中,至於有什麼辦法能將耶穌的仁愛精神更廣泛地流傳開來,成為人們抵製戰爭和恐懼的武器,他卻是力不從心的。神職人員定期大會是代表著信仰基督教的國家意誌的集會,皮埃爾想通過在大會上的演講,讓人們接受他的思想和理念,這可能嗎?那些有權有勢的官員們隻會把他的呼籲當成耳邊風。

聖·皮埃爾為了讓別人接受他的思想,於1713年公開發表了他的“永久和平計劃”。他建議成立一個歐洲參議院。這個組織由歐洲各國派代表共同組成,並對各國君主的權力起到約束的作用。大家可以通過討論,公平合理地解決國際事務。這個計劃發表80年以後,威爾雷提出疑問:“什麼是民族?整個人類社會的全體公民組成了民族。什麼是戰爭?戰爭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爭端和決鬥。如果兩個人產生分歧且引發了爭執,那社會該怎樣?當然要幹預、調解。在聖·皮埃爾時代,這些隻能是夢想,幸運的是,今天它已逐漸實現了。”

然而,威爾雷美好的預言並沒有實現。25年之後,法蘭西民族一次又一次陷入到災難性的戰爭中,國家變成了硝煙彌漫的戰場,這在之前是絕無僅有的。牧師並不隻是空想,他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革新措施,最終也都得以實踐。剛開始,他創辦了一個技工學校,主要招收家庭貧困的學生,給他們良好的教育,使之學到有用的商業知識。當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以後,就能靠自己的雙手生存下去。牧師堅決反對鋪張浪費、粗魯暴力、隱修和賭博的生活方式。

皮埃爾曾經引用塞格雷那句著名的話:“迷戀隱居生活的人,他的靈魂是歪曲的。”他傾盡家產來資助那些貧窮的孩子或有困難的人們。他希望自己能夠長期地幫助他們。他一生都在追求真正的解放和自由,對真理充滿赤誠的忠心和熱情。在80歲高齡時,他說:“假如將生命比作彩票,我的運氣已經算很好的了。”伏爾泰在牧師彌留之際,問他在想什麼。牧師回答說:“人生好比一次旅行。”由於牧師對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象做過很尖銳的批判,因而他的敵人們不允許學院派首領莫泊桑(他的繼承人)來致悼詞。甚至在32年以後,達隆巴特仍不能紀念他,給他應得到的榮譽。牧師聖·皮埃爾的一生就是這樣熱愛真理,真誠坦率而又平凡普通。在他的墓碑上刻著幾個——他懂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