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宗慶後(2 / 3)

娃哈哈這幾年的健康發展,也跟我們解決職工的利益有關係,我們職工的凝聚力比較強,把娃哈哈當做自己的事業在幹,所以我們的人員比較穩定。工資是固定工資有一塊,按照你職位、崗位確定。第二就是平時的獎金跟年終獎,是跟企業的效益、產生多少的利潤決定的。第三是紅利的分配,按他持有的股份分配。當時我們是第一個,而且我們得到了國家級的二等獎,隻有我們一個。確實我們也是貨真價實,幫消費者解決問題的產品。所以第一炮打響了,第二還是建立罐裝廠,市場發展快,如果產品跟不上,占領不住市場,可能前麵做的努力讓人家拿走了。所以我們很快地擴大市場。

第三我們抓住當時黨中央、國務院號召的配合支援三峽,盡管當時條件很差,沒有一個人願意到那裏投資,但是我們還是投資了,我們作出了很多努力,兩次被評為國務院對口支援先進單位。名字一響,全國各地都找我們投資,多數我們都是在革命老區投資,確實為當地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作出社會效益,同時也帶動我們的經濟效益。對我們後來的銷售帶來很大的好處。

這幾年行業發展得很快,生產的投入,產能的提高,跟市場的容量不配套,這兩年為什麼整個飲料行業低價競爭,供大於求,這些問題都出現了。作為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我想應該要把握好,如果我們競爭,會打掉很多的飲料廠。所以我們也保持適度的競爭,競爭還要競爭,但我們不想搞過度的競爭。你的資金實力,還要做另外的行業,這兩年我們在尋找多元化經營的途徑。

論管理

不一定說家族體製都不成功,都不好。有很多家族體製的企業都搞得很好。也不一定搞家族企業一定好。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用自己的人好,還是用職業經理人好,如果你的家族很能幹,也能夠把企業搞好,家族體製企業有什麼關係?如果家族體製企業不適合搞經營,找職業經理人搞企業也很好。關鍵是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去處理。

中國現階段成功企業的領導人都是搞獨裁,關鍵是要開明的獨裁。做一個企業比較要有統一的意誌,沒有一個人說了算,各搞各的,也搞不好。國家要民主,作為企業也要發揚民主,要開明,同時為職工謀利益,這樣企業才搞得好。我們確實有一點家族製,所有的員工都是在娃哈哈的大家庭各盡所能,在這個地方得到發展,而且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我認為凝聚力向心力還是比較強,對企業比較忠誠,如果沒有這些員工,娃哈哈也不可能發展到今天。

我們國企跟民企的優勢都具備了,一方麵民營企業的機製,我們已經有了,國有企業的技術力量比較雄厚、規模比較大、管理比較科學,我們也具備了。我們掌握了兩方麵的優勢,所以在整個市場經濟過程中相對比較的遊刃有餘,發展得比較健康。國有企業的改製,是這些年好不容易摸索到的方法,而且改製比較的成功。郎鹹平的輿論一出來以後,基本上國有企業的改製就停頓了。國資委也發了一些文件,我認為也不是太合理。我認為國有企業改製,如果說現在經理層,要他自己拿出錢改製,至少以前可能是貪官,否則沒那麼多錢。國有企業實際上也是官本位的,特別是現在剩下一些都是大的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都是部級幹部,如果要他拿錢出來進行改製,我認為他可能是貪官,他不可能有那麼多的錢。

像美國一些西方國家當董事長、總經理,他給你10%的幹股,你幹得好,按照10%給你分紅,幹得不好,對不起,沒有什麼就解雇,這樣才可以有本錢收購你的企業。最近又發了中小企業改製的文件,用原來的股權擔保貸款,也是一碼事。我感覺都不是按中國的國情再搞。我認為專製還是需要專製,另外國有資產的流失,我感覺也有一件想不通。我們國家資產應該是全國老百姓的,屬於人民的。我們的這些財產哪怕是屬於我的也好,屬於某個人也好,實際上民營企業的擁有人就是管理人,總的財產是全國老百姓的,我認為不管是誰在管理、掛的誰的名義,隻要不出去,全是國家的資產。

國有資產的管理者,東西不是他的。我們是民營企業,我一天吃多少、用多少?我現在消費還不如我的員工,因為我沒有時間去消費。盡管名義上的錢不是我的,但我在不斷投資,不斷解決就業,開發產品推動社會進步,對我是一筆財富。怎麼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有利,怎麼做才對,這是我們要考慮的。

論責任

做善事是企業應盡的責任,因為企業生存於社會,就應當回報社會。企業不能自不量力地承擔經濟性的社會責任,企業自不量力地承擔經濟性的社會責任,有可能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千萬別為了一己虛名,揮霍企業資源或資產來做各種社會慈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