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嚴介和(2 / 3)

我認為,沒有虧損的企業,隻有無能的掌門人。

有付出肯定有回報,沒有付出哪來的收獲?哪怕這一次失敗,我再來一次,今天的真誠是明天的市場,後天的利潤。

具備了一個旅遊的心態,大步流星走去,終於完成以社會為己任、以企業為本位、創造財富、完善自我的社會使命,這是我做企業的心裏話。

有人想問太平洋的發家模式,我說其實簡單,沒有什麼不可告人、遮遮掩掩的,太平洋都是在陽光下成長的,希望全國的媒體加強監督,把我們放在顯微鏡下,這對我們有好處,也可以向全國相關的紀檢、監察部門谘詢,看我們有沒有那種人們說的行賄受賄權錢交易。說句心裏話,我們沒有,領導喜歡我們這樣的企業,犯錯誤的領導同樣也喜歡我們這樣的企業,我們做的工程進度最快,質量最優,成本最低,我們扮演的角色既聰明又能幹,又聽話,你說哪個領導不喜歡?

太平洋做市政、交通、水利的基礎設施與建設,確實是高風險的行業,領導落馬很多。包括我們江蘇省交通廳長落馬了,多少人打電話,我說不會有一個紀委、監察部門找我,我不會失去一秒鍾的自由。我說是這麼說,大家心裏還是捏把汗,我們江蘇紀檢,包括監察部門都對我們很了解。太平洋這麼多年也遇到很貪的人,再聰明再能幹再聽話不送錢不行,你的工程質量再優,成本再低,進度再快不送錢也不行,遇到這個怎麼辦?我們放棄。萬一我們栽跟頭,我們覺得不值。如果為了賺錢,沒有必要做這麼大,對我來說要做一個商人,要談賺錢,我們做溫州的商人,對我來說遍地是黃金,到處是鈔票,憑我的智慧勤奮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太平洋不冒這個險。

太平洋不是資本的玩家,資產負債率很低,我們的資產負債率一直不超過30%。我終身不做資本的玩家,就做實業。人們懂得實業很難做,我們能把實業做好了就很了不起。

多元化的企業一般都沒有好下場,但真正走好多元化也是可行的。中國的企業應該這樣說,一流的企業家隻管人不管事,二流的企業家既管人又管事,三流的企業家隻管事不管人。

速度和健康,沒有健康的速度是最危險的速度,沒有速度的健康也是頹廢的健康,這裏有幾個方麵,第一,企業的產業非常重要,選擇速度選擇健康看你是什麼產業,產業質量決定企業未來。我們說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科學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管理。今天的企業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經營,未來的企業靠的是什麼?靠的是產業。那麼,這個產業匹配還要看你這個企業現在內在的質量,你是一流的還是二流的、三流的?一流是做文化做標準,二流是做品牌,三流是做項目做產品,這個都要區分開來。那麼最後談到這個監督與健康,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感到所有的企業應該選擇健康,中國經濟做質量,用科學的發展觀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樣有一批人要作出犧牲,那麼我們的質量意識、健康的意識就要多一點。從廣義上來說,從具體的意義上來說,這個企業既選擇速度又選擇健康,速度還是那麼快,健康也是萬無一失。如果你防範危機的意識沒有到那個地步,我看那就把速度放緩一點,保持健康,同樣,你這個企業如果是第三層次,防範能力偏差,那就把速度停下來,選擇健康,選擇了健康就選擇了生存,如果這時候不選擇健康,你還選擇速度,那就選擇了死亡。

論人才

智商不高肯定不要經商,我實話實說,經商人最大幸福、最大成功就三個字,生得好。智商是先天的,不要怪自己,是爹媽給的,有什麼辦法?男孩智商主要是媽媽的智商,女孩主要是爸爸的智商,這是硬道理,智商如果不高,我勸你們不要創業,創業創得很辛苦,不容易,未來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第二要有相對的閱曆,要經曆很多。第三曾經有過苦難就很好了。所以經商三要素,智商、閱曆、苦難,這裏沒有學曆,沒有文憑,更沒有職稱,那是沒用的。

MBA成功率是很低的,原來我研究這個問題,用了多少個MBA,都是學生會主席、班長,都是優秀的,成功率不到5%。我大膽用,給了一個做總經理,有的做董事長,目前成功的真的很渺茫。後來我思索這個問題,MBA本身不好,還是這些苗子不好?可能還是中國教育體製問題。中國商學院導師們普遍沒有大企業的商管經曆,本身不懂企業,怎麼培養企業家?怎麼培養職業經理人?真正一流的商人是上得了天堂,下得了地獄的人。上天堂很從容,下地獄因為他不想死,尋求生存的空間。

我們公司現在的CEO就是一個初中生,原來給其他老總開車,老總很賞識,因為他聰明過人,品質很高尚,悟性很高,那能不培養嗎?執行監視,做副總,現在做一把手老總,也就是三十歲。所以說經商靠智商,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是高學曆,同樣高學曆的人不一定是高智商。我們的用人理念是,講文憑的同時更講水平,講職稱的同時更講稱職,講道德的同時更講風格,良好的道德通過高尚的行為風格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