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第三折)(3 / 3)

該書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麵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作品能緊緊扣住人物的不同出身經曆,通過人物自己的行動去表現其性格,如宋江的領袖才能、吳用的神機妙算、魯智深的忠勇仗義、李逵的粗魯莽撞、武鬆的神威神勇、林衝的驍勇善戰、石秀的英雄孤膽、燕青的伶俐機靈,以及西門慶的驕橫、鎮關西的凶悍、閻婆惜的淫蕩,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把握住人物性格與人物身份、地位、生活閱曆之間的相互作用。比如豹子頭林衝,原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著較優越的社會地位,同時又是習武帶兵之人,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基於這一前提,作者賦予他的性格既有隱忍退讓、委曲求全的一麵,又有驍勇善戰、敢作敢為的一麵。在封建惡勢力的逼迫下,林衝的身份、地位、生活發生了急劇變化,促成了他思想和性格的轉化,從而作者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原先根本不想造反而最後不得不造反的人物形象。

由於受到說書話本傳統的影響,小說故事性很強,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小說隨處可見引人入勝的情節。如智取生辰綱、風雪山神廟、大鬧清風寨、血濺鴛鴦樓、三打祝家莊和攻陷大名府等等,生動、曲折、驚心動魄、妙趣橫生。全書既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許多故事又具有相對獨立性,既分別有重點地完成了一個個英雄的塑造,又恰如其分地體現了農民起義從分散到集中的思想意圖。小說語言是基於口語化的文學的語言,形象、生動、明快、洗練,往往能寥寥幾筆,使描寫對象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水滸傳》還寫了不少戰爭的場麵,再現了農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體現了辨證法思想,如三打祝家莊等等。

《水滸傳》的影響巨大廣泛。幾百年來,其具有反抗意識、樂觀精神和理想化的英雄一直為人民所樂道,鼓舞著被壓迫者的反抗鬥爭。武鬆、李逵、魯智深、林衝、吳用等人,以不同的性格和形象內涵,影響著人們的心靈、性格和智慧,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義士或智慧的代表。《水滸傳》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也非常巨大。它首開長篇英雄傳奇的先河,後出的《說唐》《楊家將》《說嶽》《女仙外史》,無不見到它的影響。《水滸傳》還成為戲曲直接的題材,明清時代劇作甚眾,至於各種民間文藝、說唱、評書,更是不計其數。1998年《水滸傳》電視連續劇在全國播放,人人爭看,風靡一時,又一次體現了這部巨著強大而持久的魅力。

《水滸傳》上半部以人物為線索,下半部以事件為順序。相比之下,寫人的前半部更好看。建議閱讀時思考為什麼史進、魯智深、林衝、宋江、武鬆等一些英雄能“千古若活”?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神魔小說的代表作。作者吳承恩(約1500—約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山陽(今江蘇淮安)人。他博覽群書,詩才超群,善畫工書,通聲律。但是吳承恩的這些才能與當時的科舉製度格格不入,加上他性情耿介,不肯曲意逢迎,所以在宦海屢不得誌。他的晚年更加絕意仕進,專心著書,約在1570年寫出了《西遊記》這部傑出的長篇神話小說。他一生性情詼諧幽默,又偏愛野史趣話,搜集、閱讀了大量的野言稗史,尤其是對關於初唐高僧西行取經為題材的故事大加關注。這對他《西遊記》的創作有著重要意義。現存作品除《西遊記》外,還有《射陽存稿》四卷、《續稿》一卷。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有新整理本《西遊記》,是較好的閱讀版本。

東勝神州傲來國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產下一猴。石猴求師學藝,得名孫悟空,學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筋鬥去可行十萬八千裏,自稱“美猴王”。他盜得定海神針,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玉帝欲遣兵捉拿,太白金星建議,把孫悟空召入上界,做弼馬溫。當猴王得知弼馬溫隻是個管馬的小官後,便打出天門,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美猴王連敗巨靈神、哪吒二將。孫悟空又被請上天管理蟠桃園。他偷吃了蟠桃,攪鬧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盜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離天宮。玉帝又派天兵捉拿。孫悟空與二郎神賭法鬥戰,不分勝負。太上老君用暗器擊中孫悟空,猴王被擒。經刀砍斧剁,火燒雷擊,丹爐鍛煉,孫悟空毫發無傷。玉帝請來佛祖如來,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如來派觀音菩薩去東土尋一取經人,來西天取經,勸化眾生。觀音點化陳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經。唐太宗認玄奘做禦弟,賜號三藏。唐三藏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孫悟空。孫悟空被帶上觀世音的緊箍,唐僧一念緊箍咒,悟空就頭疼難忍。師徒二人西行,在鷹愁澗收伏白龍,白龍化作唐僧的坐騎。在高老莊,收伏豬悟能八戒,豬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個徒弟;在流沙河,又收伏了沙悟淨,沙和尚成了唐僧的第三個徒弟。師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經。

觀音菩薩欲試唐僧師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賢、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為婿,唐僧等三人不為所動,隻有八戒迷戀女色,被菩薩吊在樹上。在萬壽山五莊觀,孫悟空等偷吃人參果,推倒仙樹。為了賠償,孫悟空請來觀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樹。白骨精三次變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識破。唐僧不辨真偽,又聽信八戒讒言,逐走悟空,自己卻被黃袍怪拿住。八戒、沙僧鬥不過黃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變成老虎。八戒在白龍馬的苦勸下,到花果山請轉孫悟空,降伏妖魔,師徒四人繼續西行。烏雞國國王被獅精推入井內淹死,獅精變作國王。國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從井中背出屍身,悟空又從太上老君處要來金丹,救活國王。牛魔王的兒子紅孩兒據守火雲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紅孩兒的三昧真火,請來菩薩降妖。菩薩降伏紅孩兒,讓他做了善財童子。西梁女國國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賺關文,堅意西行,唐僧卻被毒敵山琵瑟洞蠍子精攝去。悟空請來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雙冠子大公雞,才使妖怪現了原形。不久,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攔路強盜,再次把他攆走。六耳獼猴精趁機變作悟空模樣,搶走行李關文,又把小妖變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樣,欲上西天騙取真經。真假二悟空從天上殺到地下,菩薩、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認真假,直到雷音寺如來佛處,才被佛祖說出本相,獼猴精被悟空打死。

師徒四人和好如初,同心協力,趕奔西天。在火焰山欲求鐵扇公主芭蕉扇扇滅火焰。鐵扇公主惱恨悟空把她的孩子紅孩兒送往洛伽山做童子,不肯借。悟空與鐵扇公主、牛魔王幾次鬥智鬥法,借天兵神力,降伏三怪,撲滅了大火。比丘國王受白鹿變化的國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悟空解救了嬰兒,打退妖邪。壽星趕來把白鹿收回。滅法國王發願殺一萬僧人,孫悟空施法術,把國王後妃及文武大臣頭發盡行剃去,使國王回心向善,改滅法國為欽法國。在天竺本國,唐僧被月宮玉兔變化的假公主拋彩球打中,欲招為駙馬,悟空識破真相,會合太陰星君擒伏了玉兔,救回流落城外弧布寺的真公主。

師徒四人曆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靈山聖地,拜見佛祖,卻因不曾送人事給阿儺、伽葉二尊者,隻取得無字經。唐僧師徒又返回雷音寺,奉送唐王所贈紫金缽做人事,才求得真經,返回本土。不想九九八十一難還缺一難未滿,在通天河又被老黿把四人翻落河中,濕了經卷,至今《佛本行經》不全。

唐三藏等把佛經送還大唐首都長安,真身又返回靈山。三藏被封為旃檀功德佛,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八戒受封淨壇使者,沙僧受封金身羅漢,白龍馬加升為八部天龍,各歸本位,共享極樂。

“大鬧天宮”是《西遊記》前七回的情節高潮,是全書塑造孫悟空性格流光溢彩、最動人的一筆。下麵所選是第六回孫悟空跳出八卦爐、擎出棍子,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一個片斷:他與二郎神鬥智鬥勇,表現了英勇無畏的精神。

……那大聖趁著機會,滾下山崖,伏在那裏又變,變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作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隻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麵,變做一根旗竿。真君趕到崖下,不見打倒的鴇鳥,隻有一間小廟,急睜鳳眼,仔細看之,見旗竿立在後麵,笑道:“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裏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麵的。斷是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大聖聽得,……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真君前前後後亂趕,……起在半空,見那李天王高擎照妖鏡,與哪吒住立雲端,真君道:“天王,曾見那猴王麼?”天王道:“不曾上來,我這裏照著他哩。”真君把那賭變化、弄神通、拿群猴一事說畢,卻道:“他變廟宇,正打處,就走了。”李天王聞言,又把照妖鏡四方一照,嗬嗬地笑道:“真君,快去!快去!那猴子使了個隱身法,走出營圍,往你那灌江口去也。”……卻說那大聖已至灌江口,搖身一變,變作二郎爺爺的模樣,按下雲頭,徑入廟裏,鬼判不能相認,一個個磕頭迎接。他坐在中間,點查香火:見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願。正看處,有人報“又一個爺爺來了”。眾鬼判急急觀看,無不驚心。真君卻道:“有個甚麼齊天大聖,才來這裏否?”眾鬼判道:“不曾見甚麼大聖,隻有一個爺爺在裏麵查點哩。”真君撞進門,大聖見了,現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廟宇已姓孫了。”這真君即舉三尖兩刃神鋒,劈臉就砍。那猴王使個身法,讓過神鋒,掣出那繡花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趕到前,對麵相還。兩個嚷嚷鬧鬧,打出廟門,半霧半雲,且行且戰,複打到花果山。慌得那四大天王等眾提防愈緊。這康張太尉等迎著真君,合心努力,把那美猴王圍繞不題。

《西遊記》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為主幹,記述了三藏法師一行四人,曆盡千辛萬苦,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掃盡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經的故事。這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的中國古代神話幻想小說,它不同於一般的古代小說,其神幻離奇、浪漫詼諧、雅俗共賞,主要人物性格鮮明,堪稱文林獨秀,因而流傳極廣,征服了億萬讀者。

《西遊記》著重表現了孫悟空斬妖除怪、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積極樂觀的鬥爭精神和美好品德,突出地表現了他在跟妖魔作鬥爭中顯示出的堅強的鬥爭決心和高超的鬥爭藝術,例如,他善於透過迷人的假象認清妖怪的本來麵目;他總是除惡務盡,從不心慈手軟;鬥爭中注重了解敵情,知己知彼,克敵製勝,根據不同的鬥爭對象,變換不同的策略和戰術,等等。凡此,都是現實生活中人民群眾長期社會鬥爭經驗的藝術概括。

主要人物除孫悟空外,比較突出的是豬八戒和唐僧。豬八戒是一個有缺點而又令人喜愛的人物形象。他憨厚純樸,能吃苦耐勞,對敵鬥爭從不屈服,是孫悟空斬妖除怪不可缺少的助手。但他貪饞好色,自私偷懶;對取經事業缺乏堅定性,一遇困難就要散夥回家;嫉妒心強,好撥弄是非。他的小聰明具有一種憨厚本色的特點,作者對他弄巧成拙的嘲笑,表現了對現實生活中小生產者落後意識的善意批評。唐僧是一個帶有濃厚封建士人氣質的人物,作者對他是批評多於肯定。他恪守宗教信條和封建禮教,乃至迂腐頑固,而又膽小懦弱,而且常常誤信讒言,顛倒是非,無理責罵和殘忍地處罰為取經建立了巨大功勳的孫悟空。唐僧由一個被歌頌的人物,變成一個被諷刺嘲笑的對象,這一點是《西遊記》和傳統的取經故事一個很大不同之處。

《西遊記》創造了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具有強烈的藝術魅力。天上地下,龍宮冥府,人物的活動有廣闊的天地,可以無拘無束地充分施展其超人的本領。情節生動、奇幻、曲折,表現了豐富大膽的藝術想像力。《西遊記》可以說是一部最能體現我國民族豐富想像力的小說,也是一部最接近兒童文學的古代小說。

《西遊記》在中國小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明代神魔小說的傑出代表,和《三國誌演義》、《水滸傳》一樣,成為中國人民家喻戶曉的古典小說名著,它問世以後即產生廣泛的影響。明清兩代,續作、補作《西遊記》的小說有多部出現。《西遊記》故事在清代還被改編為戲曲搬上舞台。一直到現代,《西遊記》故事仍然活躍在戲曲舞台和電視熒屏上。許多人小時候就聽過《西遊記》的故事,無不為書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長大後還不斷地閱讀這本古代名著,可以說,這部小說對中國人的心理品質和言語行為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閱讀時可以思考:為什麼《西遊記》中的神魔包括孫悟空、豬八戒既有神的本領,又有人的性格、行為和人的弱點?明代的平民社會色彩是如何滲入到作品中去的?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是湯顯祖的代表作。湯顯祖(1550—1616),明代傑出戲曲作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別號清遠道人,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幼年聰穎勤學,才華橫溢,早年即顯文名,詩文詞曲均有造詣。萬曆十一年(1583)進士及第,開始仕宦生涯。曾上《論輔臣科臣疏》,抨擊朝政,被謫調廣東徐聞縣任典史。後改任浙江遂昌知縣。在任期間,關心民苦,抑製強豪,打擊邪惡,實行仁政,得到百姓擁戴,反遭當權者嫉恨。萬曆二十六年(1598),四十七歲時,激於義憤,辭官歸隱。以後一直從事戲曲創作。著有傳奇五種:《紫簫記》《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後麵四種合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另有詩文《湯顯祖詩文集》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校注本是較好的閱讀版本。

南宋初年,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端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江西南安太守杜寶有個獨生女兒名杜麗娘,聰明美麗。杜寶夫婦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並讓她接受嚴格的封建家庭教育,特聘請老儒生陳最良教她讀書。當老師在迂腐地講解《詩經》首篇的時候,杜麗娘從中恰恰讀到了男女之間的自然感情,產生尋春之念。

一天,杜麗娘實在無法忍受閨房的沉悶,在丫鬟春香的帶領下,偷偷遊玩了家中的後花園。在滿園春色的包圍之中,她感歎自己顏色如花,卻不能早得佳偶。回來後,在昏昏沉沉睡夢中,她看見有一位貌美的青年書生手執半枝垂柳向她求愛,兩人便在牡丹亭畔私會。夢後,她因極其思念那位書生,愁悶消瘦,一病不起,中秋佳節的時候竟憂鬱而死。死前,她自畫了一幀小像,要求母親把她的屍體安葬在後花園的梅樹下麵,並囑咐丫鬟春香把她的自畫小像藏在後花園的太湖石下。不久,杜寶升為淮安安撫使,委托陳最良安葬其女並修建“梅花庵觀”。

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路過此地,借宿梅花庵中,在太湖石下拾到了那幀小像。當他正在思慕畫中人時,杜麗娘的鬼魂來與他相會。他們倆晚聚朝離,幸福地相處了一段時間。後來杜麗娘告訴柳生,自己不過是一個鬼魂,但仍可以還魂,希望柳生把她救活。柳生掘墓開棺,杜麗娘果然起死回生。這時,杜寶特派人請夫人回京城居住。杜夫人在路上巧遇複活的女兒杜麗娘,於是母女相認並一道回到了臨安。柳生應試之後,忽然有人報金人包圍了淮安。杜麗娘十分擔心父親的安危,特讓柳生前往淮安探聽父親的消息。

當柳生趕到淮安時,淮安已經解圍,杜寶也被升任做了宰相,正準備回京。杜寶見到來曆不明的女婿,以為柳生是盜墓的騙子,便把柳生問罪下獄,押解回京。這時金榜貼出,柳生高中了狀元,於是被放出。但是杜寶還是嫌女兒曾經違反了禮數,不肯與女兒相認。適時皇帝傳出聖旨,命柳夢梅和杜麗娘完婚,杜寶方才不計前嫌,與女兒、女婿相認。於是,全家歡會,共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