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崔琰便獻上了一封書信,近衛接過去之後,便呈現給了高飛,高飛看後,見信中所寫十分的慚愧,也有悔改之心,便抬起頭問道:“崔尚書,逄紀何在?”
“正在偏殿候著。”
“傳逄紀上殿!”
“遵旨!”
“傳逄紀上殿——”殿前武士高聲呼喊道。
不久,逄紀戴著官帽,穿著官服,從殿外走了進來,一進大殿,便跪在了地上,朗聲喊道:“罪臣逄紀,叩見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
“平身!”高飛打量了一下逄紀,見逄紀此時一改往日的氣息,精神頭十足,便滿意地點了點頭。
自從高飛擊敗袁紹,接受袁紹舊部開始,以韓猛為首的這一批袁紹的舊部,一直倍受排擠,若非中原大戰中韓猛獨自率領一支軍隊所向披靡,橫掃了半個兗州,立下了輝煌的戰績,隻怕還不會得到高飛舊部的認同。
自從華夏建國以後,高飛廢除奴隸製,拋棄太監製,改善後宮,一切從簡,還鄭重聲明四海之內皆兄弟,胡漢一家親等理念,並且正式寫進了國策,不停的融合華夏國所統治境內的一切力量,用法律作為約束,這才使得國中各種矛盾日益緩和。
在用人上,高飛大膽啟用投降過來的將領,劉虞舊部、公孫瓚舊部,袁紹舊部,呂布舊部,曹操舊部,隻要是投降過來的,並且忠心的,都委以重任,或出任知州,或者出任知府,又或是出任知縣,更有許多在軍中擔任要職,這種做法,也進一步消除了嫌隙,使得大家抱成一團,也使得華夏國龐大的官僚體係中漸漸的得到了緩和,改善了許多人的人際關係。
“崔尚書舉薦你為青州知州,你可有什麼要說的嗎?”高飛打量完畢,開口問道。
逄紀當即道:“啟稟陛下,罪臣必然不負厚望,好好的治理青州。”
“你倒是不客氣,朕還沒有說任命給你做呢!”
“所以,臣要爭取啊。”逄紀回答道。
“嗬嗬,你的這個回答朕喜歡,逄紀,你說這個世界上是現有雞呢,還是先有雞蛋呢?”高飛突然毫無征兆地問道。
逄紀楞了一下,心想,高飛為什麼會問這麼奇怪的問題。他不動聲色,想了一會兒,問道:“啟稟陛下,敢問這世界上,是現有男人呢,還是現有女人呢?”
高飛怔住了,沒想到逄紀把皮球又給踢了回來。不過,這樣一來,他也可以認識到逄紀並非是個無能之輩,否則的話,袁紹那種人為何會把逄紀當成座上賓,而崔琰又為何會鼎力推薦呢。
他笑了笑,說道:“逄大人可真是幽默啊,我給你三個月的時間試用期,由你暫代青州的知州,三個月後,如果不能做出什麼成績來,朕要砍掉你的腦袋!”
逄紀道:“不行不行,三個月太短,給半年吧,半年之後,青州必然會與現在大有不同。”
“好,多三個月也無妨,正好是一季的莊稼成熟,到時候,你若是沒有什麼政績,別怪朕刀下不留情!”
“臣遵旨!”
“孔璋,草擬聖旨,任命鎮南將軍廖化兼任弘農知府,逄紀出任青州知州!”高飛朗聲叫道。
坐在大殿的邊角上,秘書郎陳琳開始草擬聖旨。
高飛則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既然眾位大臣都在,那朕就宣布一件事,從此以後,華夏國每隔三年,舉行一次科舉,科舉從每年三月份開始報名,第一年先在各府統一考試,第二年在各州進行考試,第三年,凡是通過各州考試的,便進行殿試,由朕親自出題考試,文舉、武舉同時開設。此外,朕製定了一個五年計劃,五年之內,各州府潛心治理地方,各軍精練士卒。”
“臣等遵旨!”
“邴尚書,朕於八月尚未登基的時候,就意見發布了人口普查令,你身為戶部尚書,如今已經過去好幾個月了,全國人口可曾普查完畢?”高飛再問道。
“啟稟陛下,臣正要向陛下稟明,如今人口普查已經告一段落,華夏國總人口為一千三百六十七萬三百四十八口,其中幽州總人口超過四百萬,乃全國之最。”
“一千多萬人,按照十養一的征兵方針,我華夏國應該可以擴軍至一百萬。不過,現在大亂初平,不易大肆招兵,姑且在幽州、冀州兩地公開招募新兵二十萬,以彌補華夏國兵力不足的狀況。具體的相關事宜,由參議院、樞密院書寫,然後交到朕這裏批閱。”
“諾!”
“那麼,退朝吧。”高飛說完話,轉身便走,頭也不回。
賈詡看到高飛離開的模樣,心中不勝欣慰,暗想道:“這樣才有帝王的魄力,限製皇權,簡直是無稽之談!”
如果您覺得《橫掃三國的東方鐵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3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