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分校的校友遍布各領域,其中甚至包含18位諾貝爾獎得主,23位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還有一批華裔科學家也是伯克利分校的校友。比如:美籍華人物理學家,袁世凱之孫袁家騮及夫人——著名物理學家、前美國物理學會主席吳健雄;世界級數學大師陳省身;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朱棣文;美國科學院院士、菲爾茲數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等。中國曆史學家,前北京大學副校長翦伯讚也是她的校友。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拉丁文校訓是:“Fiat Lux”,英譯為:“Let There Be Light”,漢譯為:“要有光”,或:“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來自《舊約·創世紀》:“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Dixitque Deus fiat lux et facta est lux.)現在的伯克利加州大學就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在茫茫知識的蒼穹中迅速升起並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4.賓夕法尼亞大學:毫無特性的學習將一事無成
1740年,美國著名科學家和政治家、《獨立宣言》起草者之一,避雷針的發明者本傑明·富蘭克林創辦了一所慈善學校,叫做富蘭克林學院。1755年,學校改名為費城學院和研究院。1765年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約翰·莫根創建了北美洲第一所醫學院,使學校成為事實上的大學。但一直到1779年,賓夕法尼亞政府才通過立法對學校進行改組,將其正式命名為賓夕法尼亞州大學。1791年,校名又被縮為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美國第四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以及美國第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獨立宣言》的9位簽字者和《美國憲法》的11位簽字者都和該校有關。
賓西法尼亞大學的拉丁文校訓是:Leges sine moribus vanae,英譯為“Laws without morals are useless”,漢譯為“法無德不立”,但也有人把它引申為:毫無特性的學習將一事無成。
這一校訓的基本理念來自於她的創辦人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辦學思想和研究策略。富蘭克林認為新的知識來自對現有資源最廣泛的認識和最有創新的運用。這一思想指導著他的研究工作,同時也是他創辦富蘭克林學院的指導方針。他想在培養自身具有創新思維並對他人的創造反應敏捷,善於吸收他人的優點,不脫離現實生活的人才。這一教育思想始終貫穿於學校260多年的發展曆程。
15.杜克大學:追求知識,信仰宗教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一所私立男女同校高等學府,1924年詹姆斯·杜克為紀念其父親華盛頓·杜克而創辦。詹姆斯·杜克為杜大確立的目標是:讓杜克大學“真正成為世界教育事業的領路人並促進人類進步……發展我們的資源,增加我們的智慧,並提高人類的幸福”。事實上,今天的杜大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主要的學習中心之一。杜大的醫學中心已贏得了世界聲譽,許多院係也持續位居美國最佳院係之列。杜大常以其研究成果和學術革新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其教師也常被邀請擔任國內外許多學術和專業組織的負責人。1991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所作的年度大學評估中,杜大名列全美第7所最好的研究性大學。今後,杜大將繼續努力以實現其創建者的宿願。
杜克大學的拉丁文校訓是“Eruditio et Religio”,英譯為:“Knowledge and Faith”,漢譯為:博學,虔信或追求知識,信仰宗教。這個校訓帶有非常濃重的宗教色彩,在杜克大學的9個學院中確實有一個神學院,但是校訓中的“信仰宗教”不僅僅是要求學生信仰宗教、敬畏神靈,其更多的內在含義是要求學生修身養性、術德兼修,用我們的話說就是德才兼備、全麵發展。由此可見在任何國家的教育機構和教育體係中,都非常重視德育教育,因為教育的首要問題是要解決為誰培養人並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
16.密歇根大學:藝術、科學、真理
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建於1817年,是美國最早、最著名的大學之一和學術重鎮,擁有全美最大的研究預算,濃厚的學術氣氛,優良的師資,頂尖的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工學院,密歇根大學享有“美國公立大學典範”的盛譽,被譽為“公立的常春藤院校”。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並稱“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
密歇根大學十分強調學術研究,她的教員幾乎把教學工作以外的時間都投入各學術領域的研究工作,因而使得這所大學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美國政府的重視,並得到世界各國的肯定。有多位校友在醫學、化學、經濟學、新聞學、文學等方麵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密歇根大學曆史上有7位教授獲得過普利策新聞獎,4位教授榮獲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有6位校友獲得了諾貝爾獎,1人獲得圖靈獎。密歇根大學曆史上曾培養出了包括前美國總統福特、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前美國第一夫人希拉裏、前美國總統詹森、布什總統及其夫人、亨利·福特等在內的許多國際知名的政經領袖。宋美齡也是該校的校友。
密歇根大學之所以能夠培養如此眾多的領袖級人物,恐怕與她的辦學思想和理念不無關係。密歇根大學曆來推行“團隊協作,實戰導向”式的高衝擊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團隊合作技巧”、“全球視野”等方麵的知識和能力。因為他們深知一個沒有合作精神的人當不了領袖,一個沒有“全球視野”的人成不了氣候。
為全麵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密歇根大學每年為新生舉辦許多迎新活動和課程,如大學良師益友課程、迎新課程、認識密歇根課程等等,讓大學新生及學生獲得最好的引導及照料。
密歇根大學拉丁文的校訓“Artes,scientia,veritas”,英譯為:“Arts,Sciences,Truth”,漢譯:“藝術,科學,真理”。為徹底貫徹這一校訓,密歇根大學有規模較大的博物館、藝術中心、公園等等,從而使學生的生活多姿多彩。
17.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始建於1827年,其前身是 John Strachan獲得皇家特許成立的King’s College(國王學院),是北美大陸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性大學之一。多倫多大學的校訓是: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拉丁文為:“Velut arbor aevo”, 英譯為:“As a tree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典出古羅馬詩人賀瑞斯的《頌歌》(Horace, Odes.1.11.45):“Crescit Occulto Velut Arbor Aevo Fama Marcelli”, 英譯為:“His fame grows as a tree silently through the ages.”(他的聲名如同樹一樣,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長)
多倫多大學坐落於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多倫多。該大學有3個校區,300類大學本科專業,32座圖書館。在校學生 54000名,其中本科學生人數30,484名, 國際學生總數3,168人, 所占比例為6%。師資力量6000人。是加拿大辦學規模最大的大學。她所開設的專業從航天技術到動物園學無所不包,是一所名副其實的綜合性大學,所以使得在這裏學習的學生能夠獲得比較全麵的培養,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與加拿大其他曆史悠久的名校多受教會控製一樣, 早期的多倫多大學是由英格蘭教會控製 (其他例子還有Queen’s University,由蘇格蘭教會創立, 而浸信會對McMaster甚至一直控製到1957年)。經過100多年的發展, 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已經是“如果我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且樣樣堪稱一流。榮獲諾貝爾獎的教授人數也是加拿大最多的。
18.加拿大皇後大學:智慧和知識將是未來時代的穩定劑
皇後大學(Queen’s University) 成立於1841年,根據維多利亞女王的皇家憲章建立,原為教會讚助學校,1912年變為非教會學校,到目前已有160多年曆史,比加拿大聯邦政府的成立還早26年。學校在法學、醫藥學、商學、工程和基礎學科及理科享有盛名,有人把她稱作“加拿大的普林斯頓”。
19.日本早稻田大學:學問獨立,培養模範國民
早稻田大學,一個具有濃厚田園色彩的校名,她是日本最負盛名的大學之一。1882年伴隨著“學問獨立”的宣言,早稻田大學的前身——東京專門學校誕生在東京郊區的一片稻田裏。現在的早稻田大學共有4處校園:地處東京市中心西北部新宿附近的西早稻田校園(本部)、戶山校園、大久保校園和30公裏以外的所澤校園構成。各個校園不僅風景秀麗,大樓林立,而且教學設備齊全,體育活動設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