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常春藤盟校”相比,康奈爾的曆史最短,但規模最大,校園麵積有3000多英畝,擁有本科生13000多人。康奈爾大學的體製也是別具特色的,她是“公私合營”式的大學。在7所學院中,農業與生物學院、人類環境學院和工業與勞工關係學院是公立學院,受紐約州政府管轄。而其他4所學院:藝術科學學院、建築藝術與規劃學院、工程學院和旅館管理學院則是私立的。康奈爾大學彙集了公立與私立學院的優點,吸引著來自四麵八方的學子們。
10.哥倫比亞大學: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位於紐約市中心,創建於1754年,當時美國仍然屬於英國殖民地,英皇喬治二世捐款給紐約市民籌設了以人文、科學和語言為主的 “國王學院”。美國獨立後,為了紀念發現美洲新大陸的哥倫布,改名為哥倫比亞學院。 1857年,因為經濟問題,哥倫比亞大學校區由曼哈頓下城遷至中城,
哥大的校訓為“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可漢譯為“借汝之光,得見光明”,或“在上帝的神靈中我們尋求知識”,典出《舊約·詩篇》“Quoniam apud te fons vitae in lumine tuo videbimus lumen”(拉丁文)。英譯為:“For with thee is the fountain of life; and in thy light we shall see light.”中文為:因你就是那生命之源;借著你的光,我們得見光明。校訓具有濃烈的宗教氣息,但它並不妨礙人們追求真理、尋找光明的決心和勇氣。事實上,哥大在課程設置上特別設立了國際化(Globalisation)、全品質(Total quality)、道德 (Ethics)和人力資源管理四大主題,所以有“21世紀課程”的美譽。哥大教育研究生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學、應用心理學和心理健康學方麵的綜合研究生院,1997年全美教育研究生院排名第一。她擁有眾多的研究中心和激光、調頻廣播等發明。世界聞名的新聞獎“普利策獎”由哥大新聞學院評審、頒發。
哥倫比亞大學是美國常春藤八大盟校之一。有學生1.8萬人。學術排名為全美前10名。在醫學、法律和MBA方麵出類拔萃,在自然科學學科,如化學、生物、計算機、地理等,排名也在前幾位。自1901年諾貝爾獎開始頒布以來,有48位曾經在哥大學習或工作過的學者獲此殊榮。另外有7位美國科學家曾因其在創建於1927年的普平物理室的研究成果而獲諾貝爾獎。在哥大的教員中,有8位是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得主,89位是美國藝術科學院的現任院士,42位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現任院士。
11.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真理使人自由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前身是由帕沙迪那的一位名叫阿莫斯·斯羅普的商人創辦的一所地方性的技術學院,最初名為“斯羅普大學”,後更名為“斯羅普多科技術學院”。該校1891年創辦,現有學生1800多人,其中大多數為研究生,本科生人數不到50%。盡管學校的規模不大,但她卻擁有26位諾貝爾獎得主和 75位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因為招生人數少,所以她是一所要求極為嚴格、難進難出的學校。最近幾年來,其本科新生入學之SAT平均分數高達1413分,列全美大學本科生入學平均分數第一名。一些以轉校方式投考入讀的學生,其GPA也至少要有4.0分。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校訓是:真理使人自由。辦學宗旨是“為教育事業、政府及工業發展需要培養富有創造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學校治學嚴謹,提倡學生一進校就參加各種科研活動。在這裏,學生既能使自己的個性得到發展,又必須經過刻苦努力才能修完所有專業。學校不僅有來自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天才學生,更有許多最優秀、最富創造力的學者。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學科研設施先進,建有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HALE天文台、地震實驗室、KERCKHOFF海洋實驗室、BIG BEAR太陽觀測站、OWENS峽穀射電天文台、布斯計算機中心等科研機構和實驗室。由於學校規模較小,學生人數也相對較少,因此每一個學生都可充分利用上述科研機構獲得很好的科研鍛煉機會。
該校設有豐富的學科專業,共分為六大係:生物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地質學及行星學、化學與化學工程、人類學和社會科學、物理數學與天文學,其中航空工程、化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分子生物學、機械工程等學科居於全美國大學排名前10名。
12芝加哥大學: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拉丁文校訓是:“Crescat scientia, vita excolatur.”英譯為:“Let knowledge increase so that life may be ennobled.”漢譯為:“令知識增長,使生命高貴。”或“讓知識充實你的人生”。
芝加哥大學是一所私立、男女同校、無宗教派別的綜合性大學,1891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1892年10月1日正式開課。
與老牌的哈佛、耶魯等大學相比,芝加哥大學隻能算作一所年輕的大學。自1892年創辦至今,芝加哥大學僅有110多年的曆史。但是,由於芝加哥大學以開放的精神,兼收並蓄地包容了洪堡與紐曼兩種大學理念,並結合美國社會的現實,建構了獨特而卓越的組織理念、研究理念和教學理念,使其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美國高等教育體係中脫穎而出,成為美國,乃至世界一流大學,並被譽為“第一所美式大學”。
自從創建以來,芝大在許多領域都做出了傑出貢獻,為美國和全世界培養了許多傑出人才。芝大學生、教員和研究人員中先後有61位曾獲得諾貝爾獎。
芝加哥大學是國際公認的高級學術研究中心,也是成人教育的先驅。共設有7個專業學院和多個高級學科及研究中心,其中有詹姆斯·富蘭克林學院、東方研究所、恩裏克·費密核研究所、艾德勒·史蒂文森國際事務研究所、國際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中心、威斯康星州威廉斯海灣的耶基斯天文台、得克薩斯州戴維斯堡的麥克唐納天文台(由芝加哥大學和得克薩斯大學共同配備工作人員)及伊利諾伊州阿爾貢的阿爾貢國家實驗室(與美國能源研究與發展局簽約設立)。芝加哥大學實行的招收某些未修完高中課程的學生,不要求學生每課必到,采用綜合考試測量成績,著重閱讀原始資料等革新措施。
該校於1892年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學係。1942年首次完成可控核裂變鏈式反應。首先進行光速的測量。發展了同位素年代測定法。
13.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願知識之光普照大地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縮寫為UC Berkeley、Berkeley或UCB,也常翻譯為伯克利加州大學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是一所男女合校的公立大學,位於舊金山東灣伯克利市的山丘上。伯克利加大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中最老的一所。她也是美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創始者之一。
加州大學起源於1853年建立在奧克蘭的私立加利福利亞學院。1866年加州議會常設委員會根據林肯總統簽署的《莫裏爾土地贈予法案》決定建立一所“農業、礦業和機械工藝學院”,但苦於沒有合適的校園,而當時的私立加利福利亞學院正缺乏辦學資金。後來人們就想到了將兩者合而為一,創辦一所綜合性大學。1868年加州州長簽署法案在私立加利福利亞學院的舊址上創辦加利福利亞大學,一所對加州發展影響深遠的大型大學就這樣誕生了。5年後學校遷至4英裏外的新校區,當時為了紀念一位遠涉重洋來到北美傳播宗教和文化的先哲喬治·伯克利,新校園所在的城區被命名為“伯克利”,新學校被稱為伯克利加州大學。後來隨著加州經濟和人口的發展,僅在伯克利地區的一所加州大學已經難以滿足社會日益增加的需要,因此加州大學後來又在不同地區設立了8個分校,這樣最終就形成了以伯克利分校為首的巨型大學係統——加州大學係統。
伯克利分校是一所研究型大學,她擁有全美最大的研究生部。伯克利分校現有學生31000名,學生中除了加利福利亞公民外,還有來自全美國各州和全世界10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伯克利分校的學生中有不少人都是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少數族裔,黑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亞洲人等族裔的學生在整個學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他們和白人學生共同構成了伯克利大學豐富的多元文化氛圍。伯克利分校優秀的教學質量和巨大的聲名吸引了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而有幸能進入伯克利學習的學生也格外地追求上進。據統計,在伯克利分校獲得學士學位的學生畢業後攻讀哲學博士的比例比其他任何一所美國大學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