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衝突管理中的溝通(3)(3 / 3)

折衷調和方式解決衝突可謂一石數鳥,它具有以下優點:首先,既揭出了雙方觀點的偏頗之處,又沒有打擊對方的積極性。其次,使雙方都看到了對方觀點的合理之處和存在的合理性,消除了非打倒對方才痛快的情結,造成一種百家爭鳴、生動活潑的局麵。第三,企業領導人保持了自己的超然態度,同時也就保持了自己最高仲裁者的地位,並且可以從各種觀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取各家之長。一般來說,衝突調整的結果是既無全是,也無全非,“各得其所”。

4.創造輕鬆氣氛

在發生衝突之後,衝突雙方之間均抱有成見和敵意,所以在進行調節時,首先要緩和氣氛,這時選擇場合與時機都很重要。真正解決衝突、調解衝突未必一定要在會議上,有時在餐桌上、俱樂部、家裏的客廳等地方效果反而會更好。前一種場合氣氛比較嚴肅,衝突的雙方都會處於緊張狀態,處處帶著防備心理,一被戳到痛處,就會立即劍拔弩張以致激化衝突。在氣氛比較輕鬆的場合中,衝突的雙方不帶防備心理,比較容易傾聽雙方的意見和調節人的意見,也比較容易互相諒解。作為衝突的仲裁者,也不應板著像法官一樣的麵孔,用一副公事公辦的口氣說話,適當的幽默,在某些場合有利無弊。

5.冷卻降溫

衝突發生之初,衝突的雙方都會很激動,立即調解往往收效甚微,搞不好,還會火上加油、弄巧成拙。在這種情況下,明智的辦法是暫時將雙方分開,不要接觸,使情緒冷卻,頭腦清醒之後,再進行調節。這和軍事上的道理是二樣的,首先要停火,雙方不要接觸,在各自後退之後,才開始談判。其實有些感情衝突不需要調節,隨著冷卻,當事人頭腦清醒後,衝突會自然緩和甚至消失。

6.注意給雙方留台階

在人們的衝突中,經常發生如下的場麵:衝突的雙方均已知道自己的錯誤(或有一方意識到錯誤),但麵子上拉不下來,隻好死頂硬拚,互不讓步。這時作為仲裁者的企業領導要注意給雙方台階下,以免造成僵局。例如:倉庫主任與產品質檢員發生衝突,後者批評前者質檢馬虎,前者也抱怨後者吹毛求疵。仲裁者經過分析,認為質檢員是有道理的,但為了給倉庫主任台階下,企業領導人可以承擔部分責任。例如說:“過去對品質問題不重視,沒有一套嚴密的成文製度,所以造成衝突,作為企業領導人要負一些責任,不過這一次希望你們還是按質檢員的標準辦事,怎麼樣?”這樣說既講明了是非,又給倉庫主任留了麵子,再加上後麵用的是商量的口氣,倉庫主任哪有不順水推舟的道理。

當然,除了上麵談到的之外,調節衝突最關鍵的技巧,是說話的藝術。有時候,一句恰到好處的話可以消除所有的衝突。

不過談話的技巧沒有什麼模式可循,沒有什麼經驗可依,完全靠具體場合的臨場發揮。這要看企業領導人本人善解人意的能力和口才。

7.加強製度建設

調節衝突,若能做到有依據,有章可循,那麼很多問題將變得簡單得多。但部門的局部利益的衝突,以及磨擦引起的感情衝突,往往是由於無章可循而導致翻臉的後果。例如:上麵所舉的生產管理人員和品質管理人員的衝突原因,就是因為無法可依。如果有了規章製度,這種衝突可以事先預防,避免發生;就算有了衝突,需要仲裁,也無需多費口舌,解釋一下製度規定,依製度規則就可以解決問題。

若能做到有法可依,仲裁者自然就是公正的化身、權威的代表,不會有偏袒之嫌,同時也可以采取比較強硬的手段來命令雙方執行仲裁或調節結果,而不必在“技巧”問題上過多地周旋。

8.事前預防,加強溝通

俗話說“防患於未燃”,與其等到出現衝突再去調節,還不如將衝突消滅在它出現之前。防止下屬衝突的最有效辦法,就是使他們經常互相溝通信息。

首先,可以使他們開闊眼界,了解到其他部門的情況,以克服狹隘的本位主義。其次,可以交流思想,取長補短,求同存異。第三,可以增進相互的了解,以防止誤會的產生和感情的隔閡,這又是一舉兩得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