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衝突管理中的溝通(3)(2 / 3)

中國有句成語:“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一位領導人在處理下屬之間衝突時,最忌諱的就是隻聽一麵之詞,然後就武斷仲裁。這種作法,很容易出現“冤案”,留下複雜的後遺症。即使偏聽之後所做出的判斷是正確的,未被聽取意見的一方也會心懷不平,會認為領導偏袒對方,這種不滿很容易造成感情衝突。在對立情緒之下,即便是合理的裁決,他也不會心服。所以,一個高明的領導人在處理部下衝突時,不要急於表態,要充分聽取雙方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分別進行,也可以把對立雙方召集在一起當麵進行。

一般來說,利益衝突最好分別了解情況,避免對立雙方碰麵,以致激化衝突。如果發現是誤會,最好讓對立雙方碰麵,當麵闡述理由,以便雙方有機會互相溝通信息,有時候根本不需要領導人調解,雙方在互相理解之後,誤會自然地就會消失。領導人如果能有耐心,冷靜地聽取各方意見,那麼當他裁決之後,裁決不利的一方也會心平氣和地聽取他的意見,並樂於服從。同時,領導人在下次調和衝突時仍有權威性。但如果因為偏聽而出現冤情,那麼領導人的威信將從此不複存在。

二、調解下屬之間矛盾衝突的技巧

根據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對象特點靈活處理。一般來說,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曉以大義,幫助下屬樹立全局觀念

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在為了維護局部利益的下屬間所發生的衝突。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帶來一個不可避免的缺陷,這就是使各個專業分工者之間缺乏相互了解,一些下屬員工往往隻對本職工作熟悉了解,而對其他領域、其他環節的情況了解甚少。這種局限性是產生狹隘本位主義的根源,是局部利益衝突的土壤。當這種利益衝突發生之後,企業領導人應當讓衝突的雙方站到一個更高的角度,全麵了解整個企業生產經營的宏偉過程,讓他們同時也熟悉其他領域裏的情況。

例如:供銷部門誤了交貨期而受到客戶指責,於是影響到生產部門的效率低,而生產部門力不從心,抱怨供銷部門所簽訂的合同中的交貨期過於苛刻,雙方發生口角。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領導人應當讓衝突雙方了解對方的處境,要讓生產部門知道供銷部門的苦衷。交貨期之所以苛刻,是因為存在市場競爭,如果不能做到在短期內交貨,將無法攬到這筆生意,放走客戶。如果不能按時交貨,企業將喪失信譽,在今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同時,領導人也應當讓供銷部門知道生產部門的苦衷。沒有按時完成任務,是因為原料供應不上或者經常停電等原因所致。在了解企業整體情況和對方的處境之後,衝突的雙方便不難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商議解決辦法了。因為雙方都會明白,單純指責對方是無濟於事的,隻有相互配合、密切協助方能解決問題。於是,供銷部門在強調準時交貨的同時,也將會努力保證原料的供應,而生產部門也會體諒銷售環節的難處,以避開停電加班的方式,保證完成任務。事實上,當雙方均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重時,其心中的怒氣就完全化為烏有。

2.換位思考,促進下屬間相互理解

在局部利益的衝突中,衝突雙方所犯的錯誤多半是考慮自

己,以自己為中心,而不能體諒對方。要想讓他們互相了解、體諒對方的最好辦法,莫過於讓他們各自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考慮一下問題。我們仍以上例來說明。調節衝突的企業領導人首先將生產部門經理叫來:“如果你來當銷售部門經理,你該怎麼辦?你有什麼辦法?”可以想象,當他們確確實實地站到對方的角度去替對方打算後,雙方可能會立即握手言和,心平氣和地協商一種積極的解決衝突的方法。

同時,交換雙方的位置方法是解決感情衝突的靈丹妙藥。例如,某推銷員去會計室取款,因嫌會計動作太慢而惡言傷人,會計一怒之下拒不付款,於是由於感情衝突而影響到工作。解決辦法是讓雙方都各讓一步,推銷員向會計取款,會計迅速付款,並檢討自己以公務相報複的錯誤,但如果要使雙方心甘情願地讓步,最好的辦法是雙方交換立場,對推銷員提問:“如果你是會計,對方用這種粗魯的態度對你,你有什麼感想?”對會計問:“如果你是推銷員,急等著拿錢去付給客戶,你急不急?”

這樣一來,雙方將相互諒解,並很快意識到各自的錯誤。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正是設身處地,從他人角度看問題而得出的體會。

3.折衷調和,求同存異求和諧

在很多情況下,衝突的雙方均各有道理,但又各執一端,很難明確地判明誰是誰非。在這種時候,折衷協調、息事寧人是很好的解決辦法。孔子提倡“中庸”確係他的精明之處。例如,在企業某些製度改革的問題上,企業內部分為“激進派”和“穩健派”。激進派指責穩健派保守,穩健派指責激進派莽撞,雙方發生觀點上的衝突。雙方的觀點都有道理,便又都各有偏頗。身為企業最高決策人,既不能拉一派打一派,也不能二者皆處罰,聰明的辦法是指出:“無論激進的觀點也好,保守的觀點也好,在企業的發展中均有它們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