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衝突管理中的溝通(2)(2 / 3)

現在,我們再看看另一種處理辦法的結果:

例2——

人物、地點不變

王總:小劉,你升任廠長後,副廠長的人選我考慮了一下,想調人事科科長老馬到你們廠擔任副廠長,你有什麼意見?

劉廠長:王總,這個問題最近我也在考慮,而且和許多同誌交換了意見,並在群眾中摸了底,我正想向你報告。

王總:(感興趣)噢?這麼說你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誰呀?

劉廠長:我們廠采購科科長張平,您認不認識?

王總:知道知道,小張,挺年輕嘛,和你差不多。據反映挺能幹。不過實際的情況我就不太清楚了。過去我身體好,常在廠裏跑,廠裏的人我都很熟,可是現在老了,越來越官僚了,整天在公司裏,全靠老馬他們向我……

劉廠長:(打斷)王總,我是不是可以向你報告一下小張的情況以及我們的想法?

王總:好啊,談談吧!

劉廠長:按我們廠的分工,我全麵負責,重點抓生產和技術創新,兩個副廠長,一個全力負責采購和銷售,另一個管理人事,並負責財務及日常事務。現在缺位的副廠長,就是要以采購和銷售為主的。按董事會的指示,企業要從生產型轉為經營型,而采購和銷售是一個關鍵環節,所以這個副廠長必需是一個十分得力的助手,他需要有以下幾個條件:第一,要具有開拓型的作風,要使產品打人市場,這本來就是一件開拓工作;第二,要熟悉業務,熟悉多個采購環節和供銷渠道,要有相當的交際能力,同時要對市場形勢反應敏銳;第三,要有比較好的身體,因為常常出差,工作強度大;當然,第四,還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工廠中有一定的威望。我們覺得小張恰恰符合這4個條件。他在采購科幹了5年,采購渠道非常熟悉,有他自己的聯係網,很多購銷的合同都是由他出麵去談的。為了與對方平等互尊,我已擅自讓他打出副廠長的旗號了,這次想請你“追認”一下,名不正言不順嘛。

王總:(大笑)年輕人,鬼點子多。關於小張,你能不能寫一份書麵報告?

劉廠長:我已經寫好了(遞上報告)。我們的意見可供董事會參考,如果董事會有更合適的人選,還可以商量,不過我希望這人選能夠符合上麵的幾個條件。

王總:這個張平可以考慮,多大年紀?

劉廠長:35歲。王總,我知道你一向支持年輕幹部,我就是你一手培養的,幹脆成全一下,好事成雙嘛!

王總:(笑)我說了還不能算,會上通過了就算。下星期一我提交董事會討論,怎麼樣?

劉廠長:(試探性地)王總,小張常去洽談業務,要印名片,是不是我們現在就先印副廠長?

王總:(正色)你別耍滑頭。董事會議通不通過還不知道呢?(輕鬆地)不過,你可以先把名片版麵設計好,等會議通過再開印。

劉廠長:我已經設計好了。

我們可以假想結果,因為候選人隻有一位,又是由總經理提名,所以隻要張平沒有重大失職,或者董事會上不發生意外,劉廠長設計的名片大概可以立即開印。

二、與上司意見衝突時的說話方式

那麼我們從上述兩例中得到什麼啟示呢?

一個重要的啟示是,當你與頂頭上司發生意見分歧時,你必須注意說話方式,其核心是妥善處理上司的“麵子”問題,即:你可以正麵闡述自己的觀點,甚至可以堅持己見,或保留意見,但是,必須尊重上司的“麵子”,盡量不要使上司的威信受到損害,自尊受到傷害。因為每一位領導人,在下屬麵前都希望保持尊嚴與權威,如果你的說話方式讓領導感到麵子受損,會使他感到你對他懷有敵意,會使他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威脅和損害,很

可能最後惱羞成怒,使工作上的分歧變為感情衝突。唐太宗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英雄,以開闊的胸襟從善如流而聞名,即便如此,他也好多次在魏征麵前大發雷霆。其實唐太宗並非不明白魏征是正確的,他惱火主要是因為魏征太過正直率真地當眾頂撞他或反駁他的意見,使他下不了台。相反,曆史上的忠心耿耿的諍臣由於不講究“諫”的方式,終於身遭不測的例子,比比皆是,令人惋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