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衝突管理中的溝通(2)(1 / 3)

一般來說,可信性高的調解者比可信性低的調解者更易於勸導人們改變態度。如果調解者在某一領域中有豐富的經驗,受過較高層次的教育,有高水平的技術能力,則他能給人以較高的可信性。此外,調解者能否大公無私、處事公平,也是決定其可信度的關鍵性因素。

調解者的吸引力也會影響到勸導效果。一般來說,調解者越具有吸引力,越討人喜歡,其在勸導過程中的說服力可能越大。調解者的吸引力受兩個方麵因素的製約:①其具有為衝突者所欣賞的品質特征;②其與衝突者之間有較大程度的相似性。相似性,主要是指在生活背景、宗教信仰、教育水平、思想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麵有共同之處。人們傾向於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並易於接受其影響。

2.勸導效果和調解方案的關係

調解方案的內容對於勸導的成敗有關鍵性影響。如果調解方案與衝突者的期望值差距過大,調解將可能失敗。

3.勸導效果和衝突者特征的關係

衝突者人格特征中有較大的可說服性,則勸導易於成功。相反,若衝突的當事人脾氣倔強、偏執和極端,則常常會導致激烈對立,僵持不下的局麵。

自我涉人體現為衝突者對原有態度的信奉程度,它與相關的問題在衝突者個人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有關。自我涉入程度淺、信奉程度低的,態度易於改變;自我涉入深、信奉程度高的,態度自然不易改變。

4.勸導效果與溝通情境的關係

如果溝通情境令人歡快,會提高勸導效果;如果溝通情境令人不快,會降低勸導效果。

如何處理與上司之間的意見衝突

一、關於與上司意見衝突中主動權的辯證法

身為一個企業領導,在他所麵臨的諸種意見衝突中,最棘手、最難處理的,莫過於和頂頭上司的分歧了。因為在這類分歧中,解決分歧的主動權不在自己手裏,同時,這類分歧若處理不當,則會導致矛盾衝突,對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然而,是不是由於最後裁決的主動權在領導手裏,身為下屬的企業領導,就毫無回旋餘地了呢?不是!隻要處理方法適當,矛盾不但不會激化,反而會得到完美的解決。在下麵的兩個例子中,不同的處理方法,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例1——

人物:王總經理58歲,劉廠長36歲。

地點:總經理辦公室

王總:小劉,你升任廠長後,副廠長的人選我考慮了一下,想調公司人事科科長老馬到你們廠擔任副廠長,你有什麼意見沒有?

劉廠長:我覺得馬科長不合適。他年紀太大,身體不好,而且又不熟悉業務。

王總:不過,我想來想去也找不到比老馬更合適的人選了。

劉廠長:王總,你別總是把眼睛盯在老夥伴堆裏,年輕人中,人才多的是。

王總:(不高興)小劉,你少年得誌,可別瞧不起我們這些老人喔!老馬和我一起創立了這個公司,當了20多年的科長,當總經理也夠資格了。更不要說你們那個小小副廠長了,正因為

他年紀大,才讓他當副手,你挑大梁。

劉廠長:王總,我們那兒是生產的第一線,不是養老院。要給馬科長升級,在公司裏找個閑職也行。我們廠的副廠長必須到處跑,把馬科長拖垮了,我可擔當不起。所以我說要找個年輕的,不是不尊重您的老夥伴。

王總:看來你有更合適的人選了?

劉廠長:我推薦采購科科長小張。第一,他年輕力壯,身體比老馬強;其次,他當了5年的采購科科長,業務比老馬熟悉;第三,他是本廠的人,比老馬了解廠裏的情況,人熟好管理;最後,小張是個開拓型人才,主管采購的廠領導正需要這種人才,而老馬多年從事人事方麵的工作,比較保守。

王總:(小怒)好了好了,小張的情況我不如你熟,可是老馬的情況我比你更了解。

劉廠長:副廠長是與我合作的,當然最好是我了解的人。

王總:(不耐煩)好吧!將老馬和小張兩個人都提交董事會討論,最後由他們決定。

我們可以想象最後的結果,如果王總在董事會上施加他個人的影響力,老馬很可能被通過,而小張在董事會上的處境,顯然不如老馬有利。即使小張在董事會上被通過了,劉廠長在這次爭論中,也造成了與王總之間的衝突。王總很可能因此對他產生成見,例如:不尊重老人、不服從領導、少年得誌目中無人、驕傲狂妄、自以為是……等等。當然,這些看法在王總心裏也許並不明確,而隻是一種潛在的感覺,但這不滿的種子隻要有機會就會發芽,在今後的衝突中,它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這對於劉廠長今後的事業來說,將是一大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