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宗望指出黃傑就算議和也不會走,吳乞買便也瞪眼喝道:“既如此,如何與宋議和?”
宗望哈哈一笑,指著帳外搖頭道:“黃傑是黃傑,宋廷是宋廷!我大金可以與宋廷議和,卻不可能與黃傑媾和!”
說完,拿起酒壺與吳乞買又倒了一碗酒後,宗望這也才慢慢繼續道:“況且,如今局勢對我大金而言,隻有百害而無一利。黃傑此人就我所見,既勇且智,雖不善用兵,卻極善用器、用勢,就拿此次攻伐我大金而言,無論步騎皆不主動出擊尋我軍決戰,卻是依靠著他那鐵皮戰車步步為營,十裏一寨、二十裏一堡,甚至更是把偌大一個遼陽城改建成了一座兵城。我領軍二十載有餘,自詡一向用兵無差,如今卻是對他毫無辦法。攻,他必踞城死守,仗著弓弩之利,我軍必定傷亡巨大。襲,一旦我軍偏師分兵,他必定揮軍進擊黃龍府,且定是一路修著軍寨、菱堡前進,將糧道守得固若金湯一般,這一仗……當真打不下去了!”
宗望的用兵之術,在金國而言的確是首屈一指,可如今麵對黃傑他卻是當真無處下口。
就拿眼下來說,雖然宗望差不多在遼陽城下集結了近四十萬的兵力,且其中正式的戰兵超過十五萬,可他沒有哪怕任何一點的把握攻下遼陽城,也舍不得讓手下的這幾十萬大軍去白白送死。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分兵出去搞襲擊或者偏師攻宋,隻能擺在遼陽城前與黃傑僵持。
非但如此,尤其叫人鬱悶的是,黃傑倒是萬分的期盼宗望合軍去攻他的城,可宗望卻萬萬不敢引了宋軍來攻他的寨!
甚至,黃傑用菱堡護糧道的戰術,也讓宗望研究來研究去,最後隻能長歎一聲表示納了個悶兒!
就拿眼下來說,黃傑的糧草輸送差不離就是三種模式:第一種標準模式,是在沒有金軍騷擾的情況下,以千名步卒護衛百輛輜重車為一批次,一站站的滾動前進;第二種急行模式,是在金軍有小規模騷擾的情況下,由一百騎兵攜馱馬五百為一批次,使馱架運送物資。第三種為暴力模式,是在金軍有大規模騷擾的情況下,以數萬人不等的規模,直接在菱堡與菱堡之間布陣護住道路,保護輜重車輸送糧草。
這菱堡之間的距離都是標準的二十裏,標準模式下,因為不虞金軍襲擊,所以采用步卒護衛輜重車,速度剛好是急走二十裏也就一個時辰,而所謂的滾動前進也即是前一個隊伍抵達之後菱堡後便就地歇息一個時辰,待後一支隊伍抵達後前一支隊伍再出菱堡前進。這就使得在同一個時辰之內,任意菱堡與菱堡之間隻有一支千人規模的輜重隊伍,加上每個菱堡的示警範圍又是十裏的直徑,所以如果金軍派騎兵來截糧道,隻要一冒頭輜重隊就會躲進就近菱堡裏,絲毫不給下手的機會。
至於說金軍要是閑得蛋疼,派出了小隊人馬想要襲擊糧道的話,那麼也就放棄行動緩慢的步卒和輜重車,直接用馬隊馱架運送糧草,來一個快進快出。
那麼,要是金軍再蛋疼一點,派個數萬人來劫道的話怎麼辦?
雖然這種程度已經不能說是劫道,而應該是尋機決戰了,不過黃傑也還是有辦法的,那就是把守堡步卒拉出菱堡的列陣,這菱堡與菱堡之間的間距是標準的二十裏,菱堡本身的直徑就是南北四裏,加上各三裏寬的防禦範圍(菱堡上床弩的射程範圍),再讓菱堡內駐紮的一萬守卒出來列陣,一萬人加戰車組成的防守陣型怎麼也能排出個五裏的進深,那麼最終兩座菱堡之間能夠空出來的無防護地帶也就僅有十裏而已。